教育行走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故事类作者保护联盟

为了凸显快速阅读技巧——《将相和》说课材料

2021-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先主山下梁波涛

文/涅阳三水

一、说教材:

《将相和》是部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把廉颇和蔺相如连接在一起,把他们从和到不和,再从不和到和的过程,展现得很是详尽。

本课需要两个课时完成,这节课选择的是第一课时。

二、说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用小标题概括三个故事的内容。

三、说单元要求

这一单元地单元要素是快速阅读,在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搭石》中,已经有过一次要求,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这一课,继续延续这个快速阅读的要求,在课文内容之前,已经提出了要求,所以,在学习之前,要明白这一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旧知:回忆《搭石》一课的快速阅读要求,明白快速阅读的要求有哪些?

2.出示课题《将相和》,学生伸手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3.出示课前快速阅读的要求,明白这篇文章要如何进行阅读。

(二)出示自探提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跳过去,读后回答问题。

 1.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这篇文章重点写了什么故事?

 2.你认为自己的阅读速度过关么?不过关的话,你要怎么做?

 3.学习课本的生字词语。

把自学小提示,写在解决的问题之前,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快速阅读的重要性。

(三)了解本课出处《史记》的背景知识。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本文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因为这块知识在课文之前需要让孩子明白,所以就在孩子们读课文之前呈现了出来。加上快速阅读的要求,就出了几个测试题,紧跟着进行了快速阅读效果的测试。

(四)初读课文

1.初读的印象,必定需要简单,这篇文章写了几个人物,最简单的问题,每个孩子都可以很快回答。

2.简单介绍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齐、楚、燕、韩、赵、魏、秦,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七国里最强的国家。

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知道,秦国有多强大。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一共一千七百字,孩子们读书的时候,很难用较长的语言进行总结,所以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

4.这个事情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你能找到对应段落,并给每个故事取一个小标题吗?

很明显的起止,孩子们都能够清楚地找到。

5.出示画面,说说哪个故事,有哪几个人物组成?

出示画面,生回答故事名称,故事人物。

具体的故事,我们下节课学习,接下来学习生字词。

6.生字两部分呈现,一部分是识记的词语,一部分是必须会写的词语。

无论哪一部分,都要求孩子们会拼读会组词,并能说出来结构、偏旁,以及书写是要注意的部位。

开火车读,指名个别读,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

(五)课堂练习

这部分内容,重点是检测课文中的生字词,还有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六)说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注意汉字的细节。

2.和同桌讲述你喜欢的一个故事,互相指点,互相补充,下节课我们进行讲故事比赛。

3.找一为有表的同学,检测自己的阅读速度。

作业分为三块内容,一是最基本的生字词;二是为下节课服务的讲述课文中三个小故事;三是检测自己的阅读速度。


一点思考:

约定俗成的事情,感觉好可怕。一步一步把自己的思考,创造力折断。只能按部就班,把自己的思维片段硬搬进去。

忽然间,语文课的动力也没有了,感觉自己要成为一台机器,失去活力了。

这样的念头,令我恐慌,令我焦虑,令我不安。

夹缝也不存在的时候,我该何去何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