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教育学校“母亲教育学”研究与推广解放“差生”教育探讨

【原创】郑渊洁母亲教子背后的智慧之思(上)

2017-10-15  本文已影响390人  田园泥土香教育

郑渊洁母亲教子背后的智慧之思

——破译郑渊洁母亲教子密码

郑渊洁,1955年6月15日生于河北石家庄,现代作家、童话大王、慈善家。

1970年至1976年服兵役在空军航空兵维修歼6战机。退役后当过工人。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2006年创作的《皮皮鲁总动员》名列全球第四名。 2008年郑渊洁成为中国作家获国际版权创意金奖第一人。2008年12月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向郑渊洁颁发“中华慈善楷模奖”。2011年开发出中国第一款普法网络游戏《皮皮鲁和419宗罪》。

2012年,荣登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 。

在中国有一句谚语说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说的就是萧何是韩信的伯乐,“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萧何出的计谋;其意思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导致。

可是,作为童话大王的郑渊洁对于母亲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曾经说过“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这样一句话,也就是说,孩子的成功与失败,都是母亲一个人的原因,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虽然有点偏颇,可是也有一定的道理。

那么,郑渊洁为何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第一节  郑渊洁:为何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郑渊洁是在母亲的“独木桥”教育中长大的孩子。儿时的母亲常常对他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发大水了,所有动物必须跑过大河到对面山顶避难,结果河上有一座大桥和一座独木桥,所有动物都选择了走大桥,只有一只山羊走上了独木桥,最终大桥不堪重负垮塌了……”故事结局只有走独木桥的山羊活了下来,这则故事,郑渊洁的妈妈从他2岁一直讲到7岁。

对于母亲的教育,据2014年9月15日《人民网》报道,郑渊洁说“我母亲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郑渊洁为何用“有意思”来形容自己的母亲呢?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几乎全中国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为大学生,但郑母却例外,“她希望我跟别人不一样,她告很早就告诉我,可以不去学校念书,可以不考大学,但不可以改变国籍。”至于不允许改变国籍的原因,郑渊洁曾专门和母亲聊过,“她认为,我们根在哪里就在哪里,哪怕别的国家再好,我们既然是中国人,就该在中国。”

“从我记事以来,母亲就一直教导我:不要因为别人长相、身材、家庭背景,或者身体残疾而看不起别人,她的善良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或许,正因为母亲的善良,郑渊洁才有一颗不褪色的童心,成为“童话大王”。(郑渊洁谈偶像:父母在我心中的偶像地位无人能及 2014年09月15日 人民网)

下面是郑渊洁写的《母亲的含义是影响》的内容。

“母亲的含义是影响”?

“2009年父亲节,我在《北京晚报》发表了题为《父亲的含义是榜样》的文章。今年母亲节到了,我认为母亲的含义是影响。比尔.盖茨的母亲说过一句话:“两个民族的竞争说穿了是两位母亲的竞争。”我认同这句话。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其影响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郑渊洁说写到“我母亲刘效坤祖籍浙江绍兴,她的父亲是北京知名中医刘润甫。我母亲个性突出。我小时候睡前她给我讲故事,那故事是她原创的,就一个故事,给我讲了几年。故事大意是一群动物在野外玩,长颈鹿突然说不好了,发大水了。大家就往山上跑。跑着跑着被一条大河拦住。河面上有两座桥,一座是有护栏的桥,另一座是一根木头的独木桥。大多数动物选择了有护栏的桥,只有一只羊选择了独木桥。有护栏的桥由于动物太多,垮了,动物们掉进水中。只有那只羊由于选择了独木桥得以继续生存。”(母亲的含义是影响 郑渊洁 新浪博客 2015年12月11日)

于是,郑渊洁就按照母亲的教育理念走自己的“独木桥”,下面是他坚持不走寻常路,所遇到的“光辉荣耀”与“惊涛骇浪”。

1.郑渊洁走“独木桥”光辉:作文推荐到校刊上发表

郑渊洁是一个独立特行的孩子,他的妈妈教育他:作文时,凡是其他同学写的,你不能写,一定要写与别人不一样的。这种独树一帜的思维方式,已经铭刻在郑渊洁幼小的心灵里。

郑渊洁说:“母亲反复给我讲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一个道理:做事别和别人一样。她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我在母亲的独木桥教育中长大。第一次受益是读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布置命题作文《我长大了干什么?》她导向我们长大要想有出息,从小要有宏大理想,如当科学家什么的。当我拿起笔写人生的第一篇文章时,我不想和同学们一样,我想走独木桥。于是我写我长大当掏粪工。没想到班主任将这篇作文推荐到校刊上发表了。我受到鼓励,甚至产生了“这世界上我写的文章最好”的错觉。正是这个错觉,使得我成年后选择了写作谋生。”(母亲的含义是影响 郑渊洁 新浪博客 2015年12月11日)

我们看,由于郑渊洁小时候妈妈对他进行的教育主要是让他与众不同,那种哪儿人多别去哪儿,别跟别人一样,母亲的这种“独木桥”意识,在郑渊洁年幼的心田里,生根发芽,一直到后来开花结果。

下面,我们再看郑渊洁走“独木桥”惊涛骇浪。

2.郑渊洁走“独木桥”惊涛:“你最终的道路是进监狱”

在“文革”初期,才上小学四年级的郑渊洁随父母前往河南接受劳动教育。而这次,丰富的想象力却让他平常的人生道路从此改变。

郑渊洁的父亲是军人,1968年底被下放到河南遂平县国防科委五七干校(“ 938”部队)劳动。同去接受改造教育的一些军人到河南以后,自发组织了一个子弟学校。他们把不同年龄的孩子集中到一个班里教,由有专长的军人当老师,比如会教语文的教语文,会教数学的教数学。一天,老师又出了一篇命题作文《早起的鸟有虫子吃》。

仗着小学二年级的那次成功,郑渊洁擅自把这个题目变更了,成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吃》。“那个作文我还记得,大概意思是你先弄清你是什么?你要是鸟,你就早起,就丰衣足食;如果你是虫子,你一定要睡懒觉,要不你就有杀身之祸。”

这次他就再也没有上次的好运气了。老师认为郑渊洁是跟他作对。“他说,郑渊洁你为什么这么写?我把我作文里的道理告诉他,他说不行,老师让你怎么写你就得怎么写,题目是不能变更的。还有,你这是个错误的想法,不可以这样想,这样想就很危险,这样想你最终的道路是进监狱。”

由于无法适应这所临时小学的教育方式,郑渊洁被迫离开了学校。

即使是退学了,父亲也没有埋怨郑渊洁。后来,他就说了一句话,“没关系,我在家教你。”(郑渊洁:坚守童年的“独木桥” 2009-01-05 《中国中学生报》)

于是,郑渊洁坚守童年的“独木桥”,开始了在家上学之路,不过,有些报道说自此以后,郑渊洁就在家里上学,是不准确的;事实上,没有多久郑渊洁开始就读于遂平一中,文章的第五节我们可以看到郑渊洁自己谈在遂平一中学习情况。

下面,我们再看长大成人的郑渊洁是如何走“独木桥”?

3.郑渊洁走“独木桥”惊涛:被女友无情的抛弃

郑渊洁走“独木桥”惊涛,被女友无情的抛弃,是来源于一次高考,事实是这样的。

1977年由于拒绝参加高考先是被女友解聘,逼得我选择写作作为择偶的手段。1980年从工厂被借调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当编辑,一年后该出版社拒绝给我转正,“解聘”发配回工厂继续看水泵。再后来又被北京市文联《东方少年》杂志社解聘。 (童话大王郑渊洁谈子女教育:应该把孩子往死里夸 2005年6月2日武汉晚报)

“1977年恢复高考,当我准备参加高考时,我母亲阻止我高考。她说别人都考大学,你就不用考了。任何知识都是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的。她还说,假设人生成就用10分衡量,如果你是大学学历,你取得了7分的成就,别人看你就是7分。如果你是小学学历,当你取得7分成就时,别人看你就是10分。于是我放弃参加高考,直接奋斗人生。我不知道我母亲是不是中国唯一一位由于非经济原因劝阻孩子考大学的妈妈。”

“成为作家后,我依然要走独木桥。我想一个人写一本期刊,并坚持很多年。此前古今中外没有作家这样做过。1985年,只刊登我一个人的《童话大王》杂志创刊,至今我一个人将这本期刊写了26年。2005年起《童话大王》已经是半月刊了。它的累计印数逾亿册。”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属于顶级。作为母亲,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望子成龙,则要对孩子往“龙”的方向施加影响。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就是“龙”。将孩子往和别人不一样的方向培养,属于正宗的望子成龙。

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值此母亲节,愿天下母亲幸福。母亲的终极幸福,来自孩子。追根溯源,母亲的幸福取决于她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实施了好的影响的母亲,每天都是母亲节。反之,每天都是母亲劫。”

“母亲的含义是影响。”(母亲的含义是影响 郑渊洁 新浪博客 2015年12月11日)

郑渊洁在2017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峰论坛的演讲说过“今天我能以作家身份在知识产权保护高峰论坛演讲,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是我的前女友。”

“刚才我进入咱们这个论坛举办地远望楼时,触景生情。1976年,我在现在的远望楼所在地附近的一家工厂当工人,我有女友。”

“本来一切顺利。1977年的一天,女友对我说,她的身为大学教授的爸爸说,恢复高考了,郑渊洁必须参加高考,他不想让工人给他当女婿。恢复高考前她爸爸对我挺满意。”

“我说高考是好事,但是预设威胁条件的高考我不会参加。女友的爸爸智商很高,他知道父母出面干涉女儿的婚事往往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他就让儿子出面,哥哥的话,妹妹一般能接受。他们就安排了一次面试:她哥哥和我推着非共享单车在师范大学南门见面,他面试了我七分钟就结束了。”

“他对妹妹说,和郑渊洁分手吧,这人不会有出息。你放心,哥哥看男人很准。她哥哥这话困扰我很久,她哥哥为什么看男人很准呢?后来我看了一部电影才恍然大悟,那电影叫《断背山》。”

“被抛弃后,我很痛苦。这种感受,我写进了《我是钱》的五元钞章节。我就想,我要走一条不上大学也功成名就的路,让她爸爸后悔。让她爸爸将来打开电视和报纸看到的就是我。” (原创七宗罪 郑渊洁在2017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峰论坛的演讲 2017年4月20日)

我们看,1977年恢复高考,当郑渊洁准备参加高考时,他的母亲阻止她的孩子参加高考,这在全中国很难找到第二个人,可以是全世界也不多。

正如郑渊洁说,我母亲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阻止我高考的人。

郑渊洁甚至怀疑他的母亲可能是中国唯一一位由于非经济原因劝阻孩子考大学的妈妈,他把这种教育方式理解为“独木桥教育”,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可能你走的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但并不意味着你的选择就是错的。

事实上,郑渊洁的母亲说得好,说别人都考大学,你就不用考了。任何知识都是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的。

发明大王爱迪生,不也是在母亲的教育下,在家通过自学完成的吗。

其实,以郑渊洁当时的学习情况,考上大学的希望不是很大,知子莫若母,郑渊洁的母亲知道孩子长处于短处,这正是郑渊洁母亲的智慧所在。

看到没有,一个被老师称为最没出息的“差生”,在母亲的“独木桥”教育理念教育下,却多次荣登作家富豪榜,影响了几代孩子的童年。

4.郑渊洁走“独木桥”惊涛:面对写一篇退一篇的投稿,永不放弃!

郑渊洁在走“独木桥”的时候,面对写一篇退一篇的投稿,写一百篇退一百篇,可是郑渊洁永不放弃!

对于郑渊洁写作情况,我们还可以从他自己回忆最初走上写作道路的经历:

“复员回家后我就在工厂当工人,觉得自己没什么本事,但也想要过好日子啊,就想努力干点什么。想来想去,觉得就写作不要花什么钱,成本比较低,于是就开始写作。一开始是写诗,投稿。几乎是写一篇退一篇,写一百篇退一百篇。就是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有一篇发表了。于是就又有了信心。又写了好多也没发,信心慢慢又没了,突然,又发了一篇,信心又来了。然后就越写越好,发表得越来越多。(郑渊洁教子 2003年02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郑渊洁。面对“写一篇退一篇,写一百篇退一百篇”尴尬局面的同时,还要面对室友的刁难,那么,郑渊洁是如何面对哪些不知天高地厚室友的刁难?

(1)郑渊洁走“独木桥”惊涛:不怕“退稿和室友的刁难”

鲜为人知的是,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郑渊洁唯一的工作,是在工厂看水泵。

“工厂打了一口井,为全厂提供生活用水,我的职责是开启水泵,将井里的水抽上来输入工厂每个卫生间、食堂、澡堂。”这份枯燥的工作,22岁的郑渊洁闷不吭声地干了整整五年。一开始他住在工厂的集体宿舍,那是一座筒子楼,楼顶有个大平台。郑渊洁不喜欢热闹,喜欢独处。每每晚饭后他常常一个人站在平台上远眺,望着云彩和落日遐想,写作是他唯一的追求。而集体宿舍里的青年工人们下班后一般都是打扑克下棋,他就离开房间去野外或楼顶上。

室友们都是打工的,觉得郑渊洁自命不凡,不时给他设置点儿小障碍,例如晚上郑渊洁看书时他们却要睡觉,强行关灯(当时还没有台灯)等等。面对大量的退稿和室友的刁难,郑渊洁将李白的一句诗“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写在墙上,想提醒室友,和他们住在一个房间的郑渊洁不是寻常人,请他们手下留情,免得将来遗憾。结果遭到了变本加厉的嘲讽,室友们索性天天在房间里打牌,烟雾缭绕,笑语欢歌。郑渊洁无奈只能在工厂的水泵站里搭了张床板,搬到厂房去住。

而这次偶然的机会,使得郑渊洁懂得了坚持:“看管水泵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保证源源不断,不能时断时续。在那5年的看水泵历程中,我养成了源源不断的习惯。我将这个习惯带到了后来的写作中。”因为坚持不懈地投稿,他的诗歌投稿终于被发表了。直到现在,郑渊洁还清楚地记得,因为这首诗歌,他领到了10元钱的稿费,这笔钱是他当时工资的四分之一。这是“童话大王”启笔的起始。 (一包方便面成就的童话大王郑渊洁 皮皮鲁 新浪博客 2015年6月15日)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走“独木桥”之路的郑渊洁,是如何面对写一篇退一篇的投稿,那就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郑渊洁,之所以坚持写作,这一切皆来源于母亲的“独木桥”的教育理念,人家玩耍,你就学习;人家打牌,你还是学习;人家睡觉,你还要学习;一句话,“独木桥”就是学习,就是劳动。

走“独木桥”之路的人,永远不相信“天上掉馅饼”;走“独木桥”的人,靠的是勤劳致富。

在放弃高考的那年,郑渊洁开始文学创作,写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等多个儿童文学形象。

(2)郑渊洁是为何创办《童话大王》?

1984年,他被媒体冠以“童话大王”的称号,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有了弄一本只刊登他一个人作品的杂志的想法。

他向负责刊登他作品的杂志主编表达了自己的构想,问是否可以只刊登他一个人的作品。主编当即告诉他:“这怎么可能,别的作者会有意见,就算我同意了,你又能坚持几期?”

到了1985年,他和共青团山西省委的赵岩平极力描述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集中到一家杂志是什么样的光景,还论证凭借他的实力完全可以让这个刊物长期办下来。

赵岩平十分兴奋,立即向他的领导汇报,最终得到了月刊《童话大王》的拍板。《童话大王》第一次刊登了郑渊洁的中篇童话《牛魔王新传》,第一期也于5月10日正式出刊。

对于为什么要创办《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这样回答记者吴虹飞:“我心胸特别狭窄,已经狭窄到不能容忍和别的作家在同一报刊上同床共枕。”

这个答案想必就是句玩笑话,一个人一本月刊的想法的确很大胆,但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

于是《童话大王》创刊号横空出世。

而就在《童话大王》问世第二年,郑渊洁在一次会议中被一位趾高气昂的大学教授当众嘲笑:“咱们这儿有人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想着独自写一本月刊,如果他能够写两年,我就把名字倒着写。”

当时的郑渊洁并没有做太多争辩,只是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把《童话大王》办下去,而且要办好。

他把所有遇上的嘲讽与困难都当成挑战,一心投入创作当中。到了1988那年,《童话大王》月刊印刷数就突破了100万册,再次证明了创办的正确性,也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自己打脸了。

郑渊洁的童话通俗易懂,内涵却十分深刻,不仅批判社会存在的怪现象,对教育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作品连成年人也被吸引,其童话更被誉为“适合全家人的阅读”。

后来的作品里开始出现了一些成人向童话,对社会畸形现象的批判也越来越尖锐。2001年,郑渊洁被某电视台指责他的童话有少儿不宜的嫌疑,所以大陆版《童话大王》在2002年1月到2004年7月期间都没再连载他的新作,改为刊登旧作。

2005年是《童话大王》创刊的20周年,当年另一本刊登他新作的连环画册杂志《皮皮鲁》也横空出世,媒体都争相报道。7月份,《童话大王》改为半月刊,上半月是作品版《童话大王》,下半月是《皮皮鲁》,一开始是漫画版,后来改成作文版。

郑渊洁说:“从头开始,再来二十年。”2008年,他成为了中国作家获国际版权创意金奖第一人,在创作生涯里,他更是多次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

一个人,一本月刊,32年累计印数2亿册,影响了中国三代孩子。他走上了母亲嘴里常提及的“独木桥”,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凭借着超强的自学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童话大王”。

(3)郑渊洁是如何创办《童话大王》刊物?

1984年,29岁的郑渊洁已经同时在16个不同的报刊杂志上写童话连载,一个月要写十几万字。

然而郑渊洁家庭的经济状况并没有丝毫改善。他们仍然住在工厂的筒子楼里,他清晰记得儿子跌跌撞撞学走路时,楼道两旁都是高压锅、煤气灶。这个场景给了他很大的刺激。“是我不够勤奋吗?是读者不喜欢我的童话吗?都不是。即使杂志因为刊登了我的作品而增长了10万订阅量,即使读者订阅这本杂志只为看我的童话连载,稿费依然是一千字两块钱。”

郑渊洁打电话给杂志主编,要求涨稿费。在那个年代,文化人“谈钱”似乎是件“丢脸”的事,从来没有作者提出这样的要求。郑渊洁被断然拒绝。

“为什么不创办一本杂志,只登我一个人的童话?”读者只需订一份杂志就可以看到郑渊洁所有的童话,出版商可以有可观的发行量,自己的报酬也可以大幅提高。但在寻找出版商的过程中,这个想法四处碰壁,没有人相信他一个人可以包办一本杂志。郑渊洁被11家出版单位拒绝了。

直到在父亲的老家山西遇到自己的“贵人”,郑渊洁说服共青团山西省委,同意创办郑渊洁童话专刊《童话大王》。1985年5月10日,第一期《童话大王》出刊。

这一年,郑渊洁30岁。他实现了“三十而立”的誓言。

跟出版方签合同时,郑渊洁给自己设置了一颗炸弹,搞不好将“身败名裂”。郑渊洁要的不是稿费,而是版税。发行量20万册以下拿6%,20万到40万8%,40万到60万10%,100万以上拿15%。100万,在1985年简直是一个信口开河的天文数字,出版方像看着一个“疯子”一样,跟郑渊洁签了协议。

100万册,在《童话大王》发行的第二年就实现了。到今天,《童话大王》这本小小的杂志发行量已经累计超过2亿册。

我问郑渊洁,那个年代很少有作家知道版税的概念,你是怎么想到的?他说是从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的一个采访中得知的,采访中说斯蒂芬·金拿15%的天价版税。“当时觉得版税特科学,写得不好,连稿费都拿不到,写得好,我就等于入了股,我拿得多,出版方拿得更多。”

从1978年写下第一篇童话故事,郑渊洁已经写了近40年。花甲之年,他这样回望自己的决定:“我1978年开始写童话的时候,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相差就十几天,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是不可能出现一本只刊登一个人作品的杂志的。”(儿童节,“童话大王”郑渊洁讲了三个故事 2017年06月01日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这就是郑渊洁是如何创办《童话大王》刊物根本原因。

下面是身为父亲的郑渊洁,当知道自己的孩子不适宜学校的学习时,义无反顾的把孩子领回家,自己亲自教育,让儿子也走“独木桥”教育之路。

5.郑渊洁走“独木桥”光辉:让儿子在家上学

如今,有这样的一个教育群体,当很多家长“千方百计、费尽心思、斥重金”要把孩子送进“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老师”的时候;可是一些父母、尤其是大城市中的家长,却让自己的孩子不在进入学校按部就班的“上学、学习”,而是有的家长亲自“操刀”教育,有的让孩子进入个人办的“私塾、学堂”教育。

可是,我们是否知道,20多年以前,郑渊洁唯一的儿子,就在家上学。

下面,我们看媒体的报道:

“大家都很好奇,你为什么不让你儿子上学?”

“实际上了,幼儿园和小学都上了。”郑渊洁说,“但是都不太愉快,所以初中就没有上。”

郑亚旗上幼儿园的时候4岁,老师没让说话的时候他说了,就被关在小黑屋里罚禁闭,一关就是几个小时。那天回家郑渊洁看出他不太高兴,就问他怎么回事。结果亚旗一说,郑渊洁就火了。(郑渊洁教子 2003年02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4岁正是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时候,怎么能不让他说话呢?这不是摧残是什么?就算说话违反了课堂纪律,也不能关禁闭呀,他那么小,也不知道怎么和老师争辩,也没法给家里打电话……”

一生气,郑渊洁就让亚旗退园了。

“我觉得这件事对他现在可能还有影响,”郑渊洁看了看在一旁专注地用便携影碟机看DVD的儿子,“比如怕黑啊什么的。”

小学里,又有这么一个经历。

亚旗的老师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可第一年期末考试,她给学生们发了一套试题让大家背。

亚旗回家问郑渊洁:“老师漏题给我们,这对吗?”

郑渊洁:“不对。”

亚旗:“那你告诉我们校长去!”

郑渊洁:“我不敢。”

“我是真不敢呀。”郑渊洁搔搔有些花白的头发,“一个老师告诉过我怎么治孩子。他说:我不用打他骂他批评他,我只要永远不理他就够了。全班同学看见老师不理他,肯定都不待见他,这孩子就完了。我听完是一身鸡皮疙瘩。我要是找了校长,校长就会找班主任,班主任就知道是亚旗的家长去告状,那后果可不堪设想。我跟亚旗说:你就是绑匪手里的人质啊,我可不敢那么做。”(郑渊洁教子 2003年02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在儿子受到一次被关黑屋子的处罚后,郑渊洁再也没把孩子送往幼儿园。由于不满学校教育,他让儿子郑亚旗退学,由自己编写教材在家教授儿子。

郑渊洁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教育就是尊重每一个孩子,无条件地爱和尊重每一个孩子,不因为你考试不好我就不爱你了,不因为你长得不好,不因为你有什么缺陷,你性格上有什么问题,你不合群,你爱走神……不因为这些,而是无条件地让每一个孩子活得堂堂正正、有尊严,每天老师干的事就是滋养每一个孩子的尊严、自尊和自信。”

滋养了自尊和自信,儿子郑亚旗愉快而自由地成长着。在父亲的引领下,儿子的“独木桥”之路走得惊险却也自在。“我要求自己的孩子叫我郑渊洁。我认为直呼其名是对一个人的最大尊重。因为,只有名字是个人独有的,通用称谓例如‘爸爸’、‘局长’,使用频繁,没意思。金子价值高是由于稀少。”(郑渊洁:坚守童年的“独木桥” 2009-01-05 《中国中学生报》)

郑渊洁对子女最著名的论调,就是“孩子永远是对的”,“鼓励可以把白痴变成天才”,“要把孩子往死里夸”。

事实上,今天,如果让我聊聊当爸那些事,那就是“儿子,是我永远的老师”!!

人们常常说:“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

其实,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孩子也是父母永远的老师”!!

父母之所以称为父母,是因为孩子的存在,是孩子让我们成为了父母。

其实,孩子是一本无字百科全书,今天,我们之所以做父母,是让我们如何看这本无字百科全书?

一句话新闻,孩子就是上天派来教育父母今天“重新学习”的天使。

现在的孩子,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对事、对物,有自己的主张与见解,这就要求我们父母要摆正教育孩子的心态,要“弯下腰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作一番换位思考,甚至主动改变自己——“向孩子学习,跟孩子共成长,同时,还有拜孩子为师!”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父母更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如果父母不注意学习,是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的。

孩子是天使,是上帝派来拯救大人的天使,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应该要怀有“感激之心和敬畏之心”,这就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这就是为什么在郑渊洁的童话里,只有一个中心,教孩子做一个有同情心和有正义感的人真正原因。

所以,我是认同郑渊洁的教育孩子理念。

6.郑渊洁走“独木桥”光辉:让儿子独立无论什么都AA

郑亚旗18岁那年,郑渊洁让儿子独立。经济上两人分开,无论什么都 AA。“要独立了,要给郑渊洁交水电费了。”于是,郑亚旗出去找工作。只有小学文凭,很难找,朋友开玩笑说可以介绍他去超市扛鸡蛋、搬运货物,郑亚旗二话不说,就真的去扛了三个月的鸡蛋。

“知道他去扛鸡蛋,那一刻就跟奥运会升国旗似的,我当时就是这个感觉。觉得他特有出息,觉得这是迄今为止他干的最有出息的一件事。”郑渊洁的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如今,郑亚旗已经完全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2004年年初,他为父亲创办了一份童话画报——《皮皮鲁画册》,自己当上了主编,老爸郑渊洁则成了他的撰稿人。现在,他的身份是一家网络公司和一本杂志的老板,同时他还是郑渊洁的经纪人。

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儿子的“独木桥”肯定不适合所有人,郑渊洁不主张别人也这样,但他觉得童年就该是快乐而自由的,一如他当年的选择。“我这是被逼的,没办法,如果在学校很开心,如果教育很尊重孩子的话,我当然乐得去了,费那劲儿干什么?”(郑渊洁:坚守童年的“独木桥” 2009-01-05 《中国中学生报》)

郑渊洁,按照母亲的“独木桥”之路,一路走来,道路越来越宽广,无论是自己的事业,还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真正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同时,还走一条独特的感恩之路。

我们知道做人一定要知恩。

知什么恩?起码要知父母的养育之恩、知老师的启蒙授业之恩、知所有人的帮助之恩等。

郑渊洁,就是一个“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人,同时,还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下面,我们先看郑渊洁给母亲洗脚的感恩故事。

郑渊洁母亲教子背后的智慧之思(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