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何用
读书何用?
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领会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言下之意就是:或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感觉不到读书究竟有什么用,但是一旦用到知识来解决我们的生活、工作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己读的书太少。
由此看来,对于读书、对于知识,我们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提取并解决相关问题,而只有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现有问题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于是又促使自我进一步去学习、去提升。
“读书无用”,是我们所看到的一种表象。特别在我们农村地区,二十多年与家长打交道的经历告诉我:越是贫困越觉得读书无用。
有这么一个我常常遇到的问题不妨请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
大部分的家长会疑惑,有的孩子读过大学,有的孩子读过高中,有的孩子只读过初中,而这三个人很有可能在一个公司、企业或者厂里上班,并且工资差别也不大甚至没有差。
请问:你怎么说服家长,多读书、文凭高的那个孩子又好在哪里?
我们常常会被这种表象蒙蔽的,确实啊,在一个地方工作、工资一样,多读书有何意义呢?
你会怎么回答?我常常会和家长这样对比性地引导:虽然他们在一个地方上班,得到的工资也一样,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文化水平不同,用这些工资发挥的效能并不一样,带来的幸福也不一样。
简单说就是,假设他们手里都拿着100块钱。读过大学的那个人和只读过初中的那个人的用法不一样,这100块钱买到的或者其本身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更甚至于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和操持家庭的角度看,读过的书越多的人,他的教育就会多一些方法,他们的生活就会无形地多更多成功。
这就是从现象能感受到的差别。
我身边有老师会这样比喻读书:读书,好比吃桃子的时候无意间将桃核扔到地上,后来这个桃核又无意间长成了一棵桃树苗。看似无用的、吃不了的桃核扔了,但结果长成了一棵有用的桃树苗,这就是“读书”。
也有人做了更形象的比喻:读书是怀孕,写作是生娃。没有“读”这个怀孕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写”这个生的结果。说白了,读书就像我们孕育小孩一样极为重要。
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挥的作用来看,我认为读书有下列的一些意义。
第一,“站在大师肩上前行”
这一句话来源于朱永新教授的教师成长“吉祥三宝”或者叫做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
朱老师说:专业阅读,站在大师肩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的肩上飞翔。
由于读能让我们站在大师的肩上前行,所以我们有了更多的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做支撑,所以我们会少绕很多弯路,所以我们更能接近成功。
我们大可不必自己从头去挖掘和发现经验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读的方式汲取前人经验取长补短、因地制宜,更有效、更精准地完成任务。
如果从2009年至今我不去广泛阅读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方面的书籍,仅仅靠自己摸索,我就不可能很规范、很有效地前前后后完成十余项的县、州、省级课题申报开展和结项工作,也就不可能在自己的教育中取得一定的科研和教育教学成效。
如果从教以来我不习惯于去阅读广泛的书籍,我就不会去利用综合实践活动、PBL项目化学习、学科研学旅行等形式激活课堂并带给孩子们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二,链接世界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无疑,我们可以通过读书与外面的世界或者与前人产生链接。
我并没有去过乌克兰,但我可以阅读李镇西老师关于乌克兰教育的一些探索来了解这个国家的美好教育。
我们回不去商朝、秦朝,但是我们可以一起从图书室(馆)借阅相关书籍去饱尝历史发展,去领略人物精彩。
虽然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是我们得首先要有书值得我们信,从中去了解历史、去访古问今,去饱览知识。
如今的大信息时代,无论要做好哪一个行业,都需要我们去链接更多、更广的知识,以更科学地诠释眼前所面临的问题。而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第三,内涵自我
“腹有诗书气自华”!说明了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所以,有这么一句开玩笑的话说:人丑就要多读书。
我们只能通过读书来增强自己的内涵,来“掩盖”自己丑陋的外表。
书读得多的人从外表和气度就能感受到的。也有说:书读得多的人坏不到哪里去。当然,这里指的是“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我们通过读书,不断塑造自己;我们通过读书,不断地审视自己;我们通过读书,不断地改变自己。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诗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表示的意思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颜如玉”,是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或是代指美丽的女子。
这句话听来虽然读书的“功利性”有些强,但是试问:不读书哪里来的这一切呢?
从近的来说,针对我们教师,为了能够提升我们的教育技能、能够更好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老师说:教育就是一个爱读书的校长和一群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一群学生拼命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一切,无不强调读书才是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读书才是最能展现人生意义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