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故事教育行走一起写吧跟着张文质写作

坚持与共同体——我的勇气故事

2022-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尘老师

这几天,《教学勇气》共读到第4章"认知于共同体"。昨天早上晨读的时候,吴虹校长邀请我今晚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我一直觉得我是非常平凡的,甚至有些时候还感到卑微,就像我的网名——小尘。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很害怕聚光灯的,总喜欢躲在背后,努力地做一些觉得有意义的事。

这几年,一直默默地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推动教师成长的小事。也得到了一些老师美好的回应,享受着那份价值感。

这一次被吴校如此推荐,有点受宠若惊。不过还好,近段时间在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课程的洗礼下,在N师学院活动的滋养下,在紫光行动助教任务的推动下,出镜分享对我来说并不难。

我让老师们觉得厉害的地方是能够坚持日更,简书留存了近300万的文字。所以我就从这边开始分享。

虽然这些数据回头看起来的确让人欣慰,甚至让很多人羡慕、佩服,觉得不可思议。但仔细分析,并不是一件多么高大上的事。

我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要吃100个馒头,感觉很难。但只要把时间稍微拉长一点,变成一个人一个月吃100个馒头,那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也就是说,看起来高大上的事,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东西,其实只是一些小事的叠加。只是把一些简单的任务坚持做而已。

只要想,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当然,最关键的是如何坚持?如何才能把这些小事,这些简单的任务坚持做?而且这个坚持的时间不是短的时间,而是相对较长的一个时间跨度。

接下来我便分享了我如何坚持?

关于如何坚持写作的,我在"教育行走一起写吧"300天主题文里面有详细的总结。

今晚我重点分享了尽量固定时间和变笔耕为舌耕。

当你给自己定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做你想坚持的事情时,你就更容易坚持。甚至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每到那个点,就像触动机关一样,后面的事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现在不少手机自带语音输入功能,只要用语音输入,瞬间可以变成文字。我们就可以借助这种功能,要写文章的时候不要用手写,也不要用打字的,直接边说话边转化成文字。这样速度可以快很多。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我们的思维跟不上我们的语言。这时候只需要慢下来,边说边修改,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的思维一直在改进,直到有一天,你想表达什么?只需要说出来,就都变成了你想要的文字了。

能坚持下来,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觉得这件事是你值得去做的。

我为什么能坚持日更?而且我们团队的要求是每天只需日更500字,而我每天坚持日更1000字?这主要是我享受到日更带给我的好处。

不管多忙,我每天都会留给自己半小时的时间,这半小时是独属于我的时间。我可以看会书,梳理一下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用文字简单的记录。

我们的教学生活都是很琐碎的,加上家里各种小事情,有时我们忙碌了一整天,真不知道自己忙了什么?那种无意义感比忙碌的生活更让人感到难受。如果这时候有半小时自己的时间,你对这些生活进行了梳理,就会发现还有一些事情是有价值的。如果确实都没有价值,你也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一些有价值的事。

每天半小时的时间一般都是可以抽出来的。因为有了这半小时独处的时间,有了这半小时梳理反思的时间,你的生活就有序了一些,少了一些焦虑。

教学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是我们必须做的,也有一些是我们喜欢做的。当你有了梳理的习惯,你就会把时间安排好,做好那些该做的事,然后挤出一些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当你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你的幸福感,你的价值感就会强烈一些。这些感觉如果能够通过文字留存下来,又会被放大。

所以每天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来读写,我觉得是一件特别好的,甚至很享受的事情。因为觉得值得,因为比较喜欢,所以能够坚持下来。

当然,这份坚持也离不开同行老师的支持。我们"教育行走一起写吧"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共同体。说松散,是因为大家面对面交流,或者深入交流的时间不多。大多时候都是通过文字互相了解的。但是在群里似乎有一张无形的网,把大家链接在一起。

这段时间我在阅读老师们300天主题文时,就听到有老师说自己本来想放弃,但看到群里的老师一直坚持着写,逼一逼自己也坚持了下来。后来写着写着便成了习惯。回过头看到自己近一年来所写的内容,自己用文字留下的痕迹,甚至觉得很不可思议。

处在同一个场域里的人或物,是很容易互相影响。这也是共同体的魅力,或者是伟大事物的魅力。

今晚大群交流后,小组讨论时,我跟坚持扶贫工作的宇泽公益的郭俊玲老师,跟《教学勇气》的译者吴国珍老师,跟践行几年新教育的张秀明老师分在了一组。感觉特别幸运。

有句话说, 越努力越幸运,在今晚得到了诠释。跟优秀的人一起交流,哪怕是闲聊,你也会觉得能量感满满。

跟一群同频的人一起前行,你的身心是放松的,你的勇气是增强的,你的幸福感也特别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