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精选大楠的老铁们尘游书海

(9.1)和小尘老师一起读课标小结1

2023-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尘老师
总体数据:
9月1日6:00~6:30小学数学新课标共读,25人参与,发言者7人:胡军锋、刘伟华、陈秀玉、马明洋、陈慧蓉、冯艳宾、于立泓

领读人:内蒙古库伦旗库伦镇小学  刘伟华

精读内容:P1课程性质

读前思考:

1、数学是什么?

2、数学能干什么?

3、数学对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最让我感动的几点(至少写三个):

1.胡军锋老师积极的联系,温馨的提醒,服务工作非常足。

2.刘伟华老师精心准备,用心制作了课件,从文本到解读,再到案例阐释,一步步引导大家深入。

3.一些前辈的加持。

陈六一老师鼓励:自发邀请,自愿加入,即好。做自己喜欢的事。

陈慧蓉老师(我所在工作室的领衔人)的加入。昨晚我分享活动链接到工作室群,陈老师说要早点睡,争取早点起,准备来看一看。今天早上,她真的如约到直播间,还给老师们分享了一份不错的资源。

梁昌年博士的加持。看到我分享到群中的共读资讯,梁博士表示无法那么早参加,但他分享了他与ChatGPT对话的几个相关问题互动。如何向艺术工作者,如何向小学生分享数学是什么?等等,给了大家不一样的视角。

4.几位老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马明洋老师和于立泓老师与自己的拓展阅读,自己的实践的链接。专家解读得再精彩,那都是别人的见解,自己的表达再粗糙也是通向理解最扎实的的基石。有伙伴想表达,在表达,场域的力量就流动起来了。这样的共读才真实,才更有效。

可以改进的几个点:

1.可以提醒大家修改一下名片,更方便交流。

2.文本阅读可以由大家来接龙读,一来减轻领读者的负担,二来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3.共读之前是否能做个呼吸练习,让大家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交流或倾听?

我们的见解可以浅显,我们的发言可以不准确,我们的分享可以不流畅,总之,允许一切的发生,真实即可。每天半小时,挑战早起,共读经典,做起来,坚持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