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背后的不普通——听李竹平《我最普通的专业成长之路》有感
今天晚上我听了教师勇气更新系列讲座之一,由李竹平老师带来的《我最普通的专业成长之路》。听完以后,感触较多,及时做个复盘,权当日更。
李竹平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正如他主题所写,是"最普通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他用4个字概括了他的专业成长之路——"读写行思"。读书、写作、行动与反思。
读写行思,这种成长方式是不是感觉特别熟悉?因为上至专家学者,下至普通老师都经常提到。
他的讲述,也像自然流淌的山泉,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点石成金童话般的故事情节,所以说用"普通"并不为过。
但听完李老师的分享,感觉又心潮澎湃,能量满满。感受到普通背后的不普通。
先来看一下李竹平老师的简介:
李竹平,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包班老师,班主任。安徽省特级教师,“全课程”教育实验课题组成员,《小学教学》《教师博览》等刊物封面人物,《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博览》等刊物签约作者,《湖南教育》《小哥白尼》等刊物专栏作者。其全国首创的“听读课”受到小学语文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全课程理念下的多维拓展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曾应《江西教育》约请,辟专栏做系统介绍……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近二百篇。
他像众多普通的小学老师一样,每天都极其忙碌。比如今天,他就听了两节课,上了三节课,下午还有研讨。可能还有一些关于孩子,关于学校的事务需要他去处理。
但跟一般老师不同,他"很忙,但挺痛快的"。
是的,对忙碌的教学生活,他是挺享受的。这就是他的不普通之处。为什么那样忙碌还会有这样的美好感受?
应该是热爱,对教学的热爱,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因为热爱,所以没有辛劳感。有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听完李老师的分享,我觉得用"热爱"一词还不够,还应该加上"专业的"。
热爱只是一腔热血,单有热爱,可能会陷入单相思状态。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你待学生如初恋,学生看到书却不念。像是对知识,对你的言说闭屏一样,听不懂。
长此以往,就算你热情再高,你的教学生活也会很难过。
如果你很热爱,还很专业。就是爱,还知道怎么爱。那你得到的正面反馈就会比较多。你的很多付出能给周围的人更多支持,也能接收到来自孩子正向反馈回来的给予你的支持。当能量能流动得起来,你的幸福感便会来到。
如何让自己更专业呢?
又回归到前面提到的4个字"读写行思"。
关于读书,李老师特别分享了他两篇文章中的两段话:
教师读书,无论是一本绝对说的都是好话的书、观点正确的书、境界高尚的书,还是一本内容良琴不齐的书、观点模棱两可的书、自话自说的书,都不能少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的参与。
——《教师阅读莫盲从》
无论,曾经失去过多少光阴,曾经踌跑了多少岁月,只要你重新捧起了一本书,绚烂的时间之花就会被解放,重新盛开生命的美丽。
——《阅读,只为让时间回到心中》
他提到的阅读重要性和阅读的时候不能缺少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的参与,这些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带上自己去读书》。里面也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提到阅读要有自己,不能人云亦云。
我们阅读的速度再快,记忆力再好,也比不过手机或电脑的存储器。阅读不是为了增加一点知识,增长一点见识,还应该与自己有所链接,应该能够内化。
李老师提到,他阅读的书也许比不过很多老师,但他每阅读一本书都会有所收获。这就是内化的结果。因为阅读的时候他有意识地链接到自己。还有一个就是对经典书籍的反复阅读。
比如他对《教学勇气》的阅读,就是从自己一个人读,到与老师们共读,最后还带着团队反复读。对一些经典书籍,他真的是读透了。读到吸收了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
关于写作,李老师的观点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这边摘录他的一段话:
教育写作最宝贵的不是总结了经验教训,不是能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成果,更不是能给自己带来稿费和荣誉,而是在写作过程中促使自己不断发现专业上的不足,从而找到专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领域,确保自己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写,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学而研,有了新的成长和收获,再写,再知不足,再学再研......如此不是循环往复,而是不断攀上新的台阶,攀到新的高度。
首先是理念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把写的目的搞错了。所以走了不少弯路。李老师提到的写是为了知不足,而后再学再研。写只是一个过渡,一个促进自己成长的手段。
其次我注意到了李老师写的内容。他经常记录的是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学,自己的反思。他写的内容主题性很强。因为专注,所以更容易出成绩。
当然,他坚持得也很好。不管是每课一记录,还是每周一记录,这样的写作都是持续着的。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就是他的作品意识。他有随意写作的阶段,也有精雕细琢的阶段。虽然他不为发表而写作,他的写作却因为专栏需要发表而更精炼。这就促使他更严格要求自己,写出了更多的精品。
关于行动,他提到的"为儿童全生活着想",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大格局。
反思自不必说,阅读、写作和行动都需要反思。这是贯穿所有活动所必须的。反思不是随便的思考,而是有针对性地复盘。在复盘中反思,在反思中产生新的想法,又把新的想法用于行动研究,再总结提升。
李老师就是通过这4个再普通不过的行为,让自己螺旋式进步,最后获得专业的成长。
从李老师的分享中,我看到了他普通行为背后的不普通。
向李老师学习,认准方向,踏踏实实地做,带着思考坚持做,把普通的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