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文质写作向阳花杏坛筑梦

研磨一节公开课

2018-11-18  本文已影响971人  Happy秋英

          这段时间,为职称申报准备并上传了七十多份资料,重新备了课,录了课;期间迎接了期中考试,复习、阅卷与分析,好一阵忙。刚觉得轻松点儿了,又接到学校通知,说周五北京农大附中的老师要来听课,让我出节历史公开课。

        我的第一反应是把我获得省优课的那节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再讲一遍,省的再备课了。结果在听了学校的介绍说北京今年中考改革,要把历史纳入中考,而不再是考察科目了,北京农大附中的老师是来我们学校(山东泰山学院附中)学习中考经验的。我马上决定不上旧课了,就按正常教学进度上节复习课。这时是星期二,我还有两天的准备时间。

            做出决定后,我就开始备课,一开始设计的是只复习《蒙古的兴起与元的统一》一课,把前面学的隋唐宋的政治方面的内容再巩固复习一下,后来觉得前面学过的内容复习的太多会影响进度和效果,于是决定复习两课,即《蒙古的兴起与元的统一》和《元朝的统治》两课,这两课的内容本身也有连续性,容量正好,不多不少。

课    题

          因为用的是新版部编教材,自己也是第一次用,有些地方不熟悉。第一步是研读课标和教材,反复阅读和品味,找出知识点和脉络,并和同组老师确认了以前的老师(我是初三才接的班)讲的知识点。这是基础性的工作,为了做到知已知彼,并明确考点,保证课堂的扎实有效。

        第二步是构思整节课的设计,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如何有新意,如何体现教育理念和核心素养,如何有高度和深度,如何让这些设计都浑然一体,自然流畅。

      我决定从宏观入手,抓住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统一,以及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这两个突出的点导课。把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的背景之下,让学生说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别包括哪些朝代,再找出秦、西晋、隋、元这几个朝代的相同之处?就是都结束分裂,实现了统一。我问元和另外三个朝代有何不同之处?学生说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我问还有没有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学生马上说还有清朝。我又问除了以上四个朝代还有哪些是统一的朝代,这点学生认识上是有点儿模糊的,一些学生认识不到汉、唐、明、清都是统一的王朝,而且盛世局面往往就出在这样的几个朝代里。

历史时空      整体把握

 

找出异同点

      我又追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皇帝的相同的贡献是什么?学生说是雄才大略。我说不合适,我们要从更专业更理性的角度得出结论,出示投影:

几点重要的认识

        我说历朝历代的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帝王相同的贡献就是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而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统一大于分裂也告诉我们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国家的根本利益,任何分裂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比如台独,藏独,疆独,必败。由元和清两朝,以及契丹、女真等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谱写和创造的,不能厚此薄彼,各族之间虽有纷争,但和平交往始终占据主流。每一个盛世局面的出现更应让我们体会到统一安定的珍贵,它是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前提。

      了解了这些重要史观之后,再看时代特征。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

时代特征

      之后让学生速读两课教材,找出重要的政权,重要的人物和重要的时间及事件。我在黑板上画出时间轴并予以标注,对于板书,我始终认为是必不可少的,那是全课的纲。

蒙古的兴起

 

兴起的背景——战乱与人民的愿望

      具体学习是从蒙古的兴起与统一开始,了解蒙古族的简况以及统一前的背景。我把此板块的重点放在了成吉思汗身上,虽然是复习课,也许学生对成吉思汗已有所了解,但我认为历史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永放光芒,对后人最有激励作用。这也是除了史观最有意义的东西,育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我选用了下面三段材料来展示成吉思汗的魅力。

一代天骄 战神 领袖的品格

      学生看到此,马上想到了世界史上的亚历山大和拿破仑,也被成吉思汗的品格所折服,说他是能屈能伸,豪迈奔放,意志坚强,有野心和梦想等等。

蒙古的扩张

      我又由成吉思汗的遗训引出蒙古军队灭西夏和金,与南宋对峙等内容。不仅自然导入下一个环节,还再次显示了成吉思汗军事家和政治家的谋略。

蒙古与南宋对峙

      对于学习元朝的建立和统一,我的突破口是忽必烈采用汉制的问题。我说忽必烈“行仁政”是用的哪家学派的主张?学生说是儒家。特别是改国号为元,元出自《易经》“大哉乾元”。大意是一个伟大的开始。用汉学经典里的句子作为年号,其实是在向全国的百姓特别是知识分子发布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我要用汉法了,用汉人了,请你安心。

元世祖

    学生们对为何要用汉法理解的也比较到位,能说出是为了巩固统治,汉文化比较先进等原因。之后我又借用材料总结提升,可以马上打天下,确实不能马上治天下,得先进得民心者得长久的天下。

为何采汉制

      理解了这个问题,也为后面学习元朝的统治措施奠定了基础。建立元朝后灭掉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南宋和统一全国只是时间的问题。南宋能和蒙古对峙四十多年本身已经创造了历史的奇迹,南宋是除了军事其它方面都很牛,在抗元斗争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文天祥。学生对于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都值得肯定的原因是似懂非懂,直到我通俗的解释完什么是统一的进步性与抵抗的正义性才理解了。

元朝的统一

    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文天祥,实在是士大夫阶层中君子的代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试想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能扛住国家一把手亲自劝说,而且是依然让你当宰相,许你高官厚禄却毫不心动,一心赴死。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千古名句更是响彻华夏,气贯古今。

坚贞不屈    崇高气节

      元朝统一后疆域空前辽阔,超越汉唐,版图是我们历史上最大的,仅陆地面积就有1300多万平方千米。

让我们怀念的辽阔疆域

      为了管辖辽阔国土,元朝统治者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既有沿用,又有创新,还因地制宜。沿用的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创新的是行省制度,因地制宜的是澎湖巡检司和宣政院。对于这样的统治不服都不行。

      对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我和学生一起梳理了一下,来自法家学派,秦始皇首创,唐宋加强,元沿用。

     

沿用制度

      对于行省制度,我把元朝在中央的措施和秦朝在中央的设置对比学习,都有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的机构或者官职。地方设行省,把它和历朝历代对地方管辖的措施联系学习,知道行省制其实是对郡县制的一种发展,既不让学生感觉突兀,又复习了旧知识,让知识成为一个系统,化难为易,形成知识网络。

创新制度 在地方设行省

    上课时最让我惊喜的是学生对行省制度的评价,该制度的影响书上只写了一句: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我说这句话也太笼统了吧,同学们说一说吧,结果孩子们说有利于维护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我又提醒,我们今天所在是什么省?学生接着就反应过来说是我国省制的开始。我狠狠表扬了学生,并说是不是我们也可以给教材的编委提点儿建议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对于澎湖巡检司和宣政院重点强调的是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和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并特别指出里面就包含钓鱼岛,它是中国固有领土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因地制宜在边疆

   

归纳总结

    至此,基本复习完了所学,我总结归纳说元朝是大国统一,疆域辽阔,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尚武、宽大、重商、兼收并蓄,多元一体成为元朝的时代特征,它将游牧世界,农耕世界甚至海洋世界都连接起来,不但让久经战火的国家复苏,成为马可波罗心目中的天堂,还恢复了对几大汗国的经济控制。如果当时有科技力量的支持,也许早就实现全球化了。

      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他们虽然都一样不可避免的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蒙古草原的统一、元朝的统一就是如此。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大秦,到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巍巍隋唐,再到“天下为一”空前辽阔的元帝国.……统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历史趋势。元朝虽已远去,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将继续。

        最后是回归课本,做了几道练习题。

板书设计

      写到这里,感觉又把课堂回放了一遍,感觉依然沉浸在当时的情境中,被蒙元文化震撼的百转千思,荡气回肠。

      想想为了这节课我又度过了两个日思夜想的磨课经历,不觉挺感慨的。

      七年级下册的教材主编叶小兵教授在分析对这册书的教学时,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把基本的史观贯穿在每一课,如果没有史观的统领,只学习具体的知识是毫无价值的,特别是如果学完了这册书还不懂一些基本史观,等于白学。在具体处理每课时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选史料,用好教材。

      我这节复习课的设计理念就是想落实叶教授的观点和建议。由总到分再到总,既把元朝放在历史长河中看待,又彰显元朝独有的时代特色。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客观公正的评价元朝的人物、制度和特点。细腻的展示历史人物的精神品格,不忘激励引导学生之根本,不忘国家立场的弘扬。同时在讲清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能够前引后联的内容都加以梳理,形成专题性的知识网络,突显复习课的时效功能,容量巨大,内涵丰富,力求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

      在准备课的过程中总是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恶补了一下蒙古族历史,翻阅了《忽必烈的挑战》《疾驰的草原征服者》《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铁血蒙元》这几本书,查阅了元朝的行省制度的具体分工和详细情况,对每个细节比如为什么史料上记载是十一个行省,而课本上只说了十个行省的查阅,才知道有一个征东行省是指的日本。准备课的这两天,还听了关于这册书的讲座,课例分享大约四个小时。并听了两节全国优质课,一节是《甲午中日战争》,一节是《丝绸之路》,想从这样的课中寻找一些灵感,受到一些启发。还翻了翻唐宋和明清的有关政治史的资料。总之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能干的想到的事都做了一遍。同时也想,如果早以这样的速度积累丰富自己的学科底蕴,估计早就成大家了。可每每是平日浑浑噩噩,到时候就手忙脚乱,临时抱佛脚。

      上完课,长舒一口气,感觉不错,课堂远比我写出来的更鲜活和灵动。初三九班的孩子们说,老师你以后每节课都这样上吧。(我晕,请扶我一把。)北京农大附中的老师说太精彩了,简直是享受,在北京也难得听到这么好的课。(人家很谦虚,不要当真。)北京的老师感慨我们学校学生的精神状态和素质远比他们学校的要好很多。北京农大附中学生属于海淀区的四类学生,不好教,不爱学。

    我完全理解这种感受,教学相长,当老师最爽的事不就是你的教学理念和所传授的知识无论多深多难都有学生能理解和接受吗?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到。我的快节奏,大容量,深体验的课堂,我的学生接受并喜欢,我为我的学生自豪,我为我们学校自豪。

      这节课和我以前的课相比,我最满意的改变是课堂的留白,是我语速的减慢,和我对整节课的架构。每个问题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语速也适中,不再像机关枪一样了。有温情脉脉有幽默风趣有慷慨激昂,让我的课也呈现出山水画般的意境。这点毫无疑问是受了刚听完的省道德法制观摩课执教者我校李欣老师的影响。

      至于我的课离好课的标准还有多远,我不知道。走在努力前行的路上,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都有不同的体验就让我备感喜悦。我会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继续前行,也请听过此课和看过此文的各位同仁们多多指教,不胜感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