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心理学真的有点用
哈,心理学真的有点用
岁月的积淀赋予我一种平和,有时候我都纳闷:我咋遇事越来越淡定了?咋慢慢地就不动不动暴跳如雷了?除了年龄之外,还一个重大的原因:我学过心理学。
上周五我让某学生反复更正数学题,因为放学时间已过,他心里当然各种不爽。当我再一次要求格式不对的他重做时,他骂骂咧咧回到座位,顺手把旁边椅子推倒了。放在从前我一定会揪着他给他个下马威,以防以后在我面前造次。然而,数学老师一定是关注结果的,不会管他之前经历多少曲折,我瞟了一眼,发现某同学虽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他立马扶起倒翻椅子的动作说明:他原是不想冒犯老师的。我何必上纲上线呢?至于孩子之前为何冲动而推倒椅子,那重要吗?是冲谁的,重要吗?重庆公交车事件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老师对学生情绪的维护到底要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们能否为了仅维持好的纪律,用过激的情绪暴力对待成长中的学生,我想答案是:显然不能。有时候我们为了避免一个小麻烦而制造了一个更大的麻烦。
学生的问题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品质问题,这种情况要严肃处理,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另一种不是品质问题,而导致学生问题的基本是一个“懒” 字,怎么对付学生身上的懒,心理学的原理其实是很有用的。
教室中总是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一项任务抛出来,总有些孩子不动手。我们老师基本都会把原因归结为孩子懒,习惯不好,而他们这样的懒、习惯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坏习惯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不想去追究其原因,根据《穷查理宝典》人类判误心理学,我跟这些孩子说:这是人类基因里自带的,远古时代人类本能的快速反应以逃离危险,遇到问题逃避是一种原始人的本能反应,但我们现代人很少面临生存危机且越来越聪明了,所以遇到问题要管住自己身体里的原始人,不要快速反应说自己不知道,而要说让我想想。别看有些孩子初听这些话不以为然,但明显可以感觉他们的行为在发生变化,而数学学科的难处在于即使孩子动了手,如果没做完全,答案也不是正确的,这样会大大打消孩子的积极性。面对已经动手但答案不完全对的孩子,老师要及时鼓励引导。果不其然,多练了几题之后,这些选择尝试的孩子果然突破了难题,这时候已经无需老师再说什么了,得到知识的快感比老师的赞赏更高级。近几天这方面进步的孩子:亮博、天睿、添浩、雅欣等。
持续观察孩子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比单纯关注孩子成绩更有意义,会让老师和学生更投入现时的数学活动。最近优生里轩毅表现不错,他完成任何一项活动都很积极,不过现在他需要妥善处理的是自己在快的过程中出现计算问题的状况。快与慢之间,如何合理权衡,真不是个容易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