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定法 ——读《北大感旧录(节选)》有感
很久以前买过周作人的 《苦雨》散文集,一直没有看过 ,偶尔看到孙郁先生评价周氏兄弟的文章,他说:“周作人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鲁迅精神的一种补充,在他们互为存在的精神链条中,常常使人看到更为清晰的,人性的画面 。”读到这里,我有了想读 周作人文章的想法 。
以前知道周氏两兄弟交恶 ,也知道他们文风上的不同 。周作人喜欢写闲适小品 ,排斥偏激 ,行事温和, 人生态度是隐退的 ;而鲁迅 先生引进了尼采的强力意志 ,积极与苦难对抗 ,宁愿背负着沉重黑暗之门 ,用笔做武器刺破黑暗,人生态度是进取的。鉴于此,我读了周作人的《北大感旧录 》一文 。
文中作者用了散漫的笔触 ,回忆了一些不在世的 北大旧人 ,因为他的原则是当时在世的人不好评说, 所以没有写入 。正如作者所说 :“我在学校里是向来没有什么活动的,与别人接触并不多,但是在文科里边也有些见闻,特别这些人物是已经去世的,记录了下来作为纪念 。而且根据佛教的想法,这样的做也即是一种功德供养 。”就看这短短的文字,我读出了他内心的淡泊 ,行文如此自然,好似说家常话一般,给我一种高手的 感觉。
一、
文章第一个回忆的是辜鸿铭先生 ,他对辜先生的评语是“北大顶古怪的人物 ”。除了说到辜先生的外貌上“身,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 ”, 同时 还写到他衣着 ,“冬天穿着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 ”,加上一条小辫子 ,这在当时都很少见 可见辜先生的特立独行之处 ,再加上他那包车的车夫 也是被拖大辫子的汉子,所以这一主仆在当时 也算得上特色了 。
之后写了在挽留蔡校长的事件中,辜鸿铭他上台说了 一句话 :“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 。”就这一句话就彰显出辜先生保皇派的主张。本来这句话 是会引发当时在座的那些《新青年》中的反帝反封建的人士的反对,但是因为他这次是赞成挽留蔡校长,所以没有人再说什么 。之后,周作人似乎开始跑野马,写了当时会场上的一些事情,但这些事情似乎和辜先生也没有关系 。也许大家对那位说话难懂、令人烦的丁先生态度 ,可能就是大家如果反对辜先生时的态度吧 。
后来我看到了钱理群先生生评价周作人的一个作文观 ,他指出周作人以不切题为宗旨。这令我大为惊异 。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 ,这不由引发我的思考 ,同时也引起我继续阅读的兴趣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