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艺术——《诵读的力量》观后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9452807/e838b79dcdeb7d41.jpg)
今晚听了北师大李教授的《诵读的力量》课程,深深地被震撼了,语言的魅力真大。
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对诵读都是很重视的。对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虽然不同的人对诵读的看法略微有些差异,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诵读是一门语言艺术,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而如今的语文 教学,开始回归本真,要求在读中悟,悟中读。那么诵读就是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掌握诵读的技巧,并能够带领自己的学生掌握诵读要领。让每个学生都会诵读。
而李教授的这堂《诵读的力量》,就如一场及时雨,播撒在了我们青椒学员的心田。
课上,李教授给我们展示了诵读的初级标准要求,那就是渎音准确,声音响亮,字正腔圆,有节奏,有情感。这就要求孩子在学习生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但因为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语言特色,就像我们灵宝这个地方,我们这里的t与q发音,很多人混淆不清。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分清,并且仔细琢磨这两个字音,找出他们的细微的差别之处。让孩子从小就能把这两个字音区分开。不再走我们曾经走过的老路。只要孩子能把容易混淆的字音掌握扎实。 那么 区分起来就容易很多,字词的读音自然就会达到准确。对小孩子来说,还要注意节奏感。就像听课过程中有一个老师与李教授交流的时候就说了孩子的唱读现象,其实这种现象近来一直在每个学校都普遍存在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孩子把握不住节奏感。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有意识的在这方面多加培养,指导。所谓熟能生巧,孩子只有读的多了,分的多了,才能掌握住技巧。就像李教授所说的,课堂上尽量让孩子单独读书,不要齐读。齐读最容易造成唱读的现象,因为孩子为了保持声音一致,读快了的孩子就要读慢一些,于是读书的整个节奏就慢了起来,为了达到整齐划一,还得有个节奏感的把握。于是那就把每个字都拖长,因为这样的节奏好把握,于是唱读的现象就出现了。
对照李教授的诵读的初级标准要求。我在小打卡中这样写道:
对照这几点要求,我发现字正腔圆,是我的一个短板。其他的基本上还说的过去。今后的打卡练习,我重点儿练习怎么让自己能够吐字清晰,字正腔圆,这就是我奋进的第一个小目标。当我把第一个目标达成之后,我将朝中级极标准进军。我知道这会儿用文字记叙其实蛮容易的,但真正的去做!还是会困难重重的。但我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难。一定把诵读这门儿技巧给掌握好。作为语文老师,这应该是我们必备的一项技能。
今后的一段时期里,这就是我的初级目标了。我将朝这个目标奋进不止。然后再进军中级目标,高级目标。
这堂课中,李教授还做了多次诵读的演示,让我们听课者,无不受益匪浅。同时对如何诵读又有了深入的了解。
总之,每一次的听课,都有每一次的收获,每每说到收获,就发自内心地想为互加计划点赞。正是这个计划,让我们这些学员才能坐在家里,就能与北师大的教授面对面地去听课去交流去进步,去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真心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让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变为事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9452807/04b416e94f58415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