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1月15日,阅读《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全书
我见:
悲观源自于习得性无助的经验。人们只有在觉得做什么都于事无补的时候才会产生放弃的念头。如果他们学到不管怎么做都没用,那么这个经验就会让他们觉得,在未来,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无效的,从而成为一个悲观的人。
你对一件事的解释风格决定了你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悲观的解释风格是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的。他们认为不好的事会永远影响自己的生活、影响范围波及所有方面、而且是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了不好的结果。而乐观的人正好相反,他们觉得坏事的原因是暂时的,是特定的原因,这就限制了无助的时间和影响范围,而把好事归因为自己的人格特质这些永久性的因素。
乐观是可以学会的,运用认知疗法,让一个悲观者看到他的行为有效,的确能够带来他想要的东西,纠正习得性无助的思维方式,悲观也可以改变成为乐观者。具体做法就是,学习 ABCDE 疗法。A代表不好的事,B代表你对这件事的想法,C代表后果,D代表反驳,E代表激发。
我思:
唉,今天又忍不住吃了不少东西,减肥又失败了。
唉,又是到交作业最后的日子,我怎么这么能拖呢?
唉,这次是没希望了。怎么总是这样,这么好的机会却抓不住?
……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常会这样唉声叹气?因结果而伤心,对自我怀疑,悲观地生活着?总感觉,很多事你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深深的无助感。如果是这样,做起其他事来可能就会陷入一种不想做的状态。
有的人遇到坏事,这种坏情绪只是暂时性的,很快就会调整。遇到其他事他又满血复活。这并不是说,这种人遇到的就都是好事。而是他有生活虐我千万遍,我却待他如初见的心态。他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但付出了,就有收获的可能。这就是乐观者。
我们当然想做乐观者。只是一些生活经验,让我们产生了习得性无助的经验。当一个人有了这种经验,对很多事就提不起精神。连一点改变的勇气,连一点改变的行为都不想做。
习得性无助的这种经验能否改变呢?当代认知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在他的书中《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给予了正面的回答。还给了大家方法:学习 ABCDE 疗法。学会描述事实,学会反驳自己,学会激发自己。当你的认知有所改变,你就能从悲观者变为乐观者。
如果这份改变有点困难,也不用着急。悲观也有悲观的好处,他让我们更敏感,让我们对现实有更准确的认知。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暂时的落后或沉沦,然后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尝试努力,尝试改变。不管生活如何艰难,不管问题如何难啃,只要你心中的信念不灭,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你一定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最关键的是你自己的认知。从现在开始,遇到再大的困难,看见最无用的自己,也请不要悲观,不要失去信心,不要失去希望,一点一点地改变,生活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