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整理王崧舟老师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熟读并美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写景语句。
2.感受描写月光的句子,体悟情境与心境的合一。
3.结合写作背景和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初步理解“闲人”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借“月”导入
苏轼与月
师:看大屏幕,谁?
生:苏轼
师:知道这个人的举手,
师:大文豪
师:这个人一生写3000多首诗,写月570首,写月一般与心境相连。
我们一起来看几首苏轼写的关于月的诗词。
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有没有孩子发现,人和月之间有一点很相同。
生: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很相似。
师:既然月的阴晴圆缺是一件自然的事儿,那么我们对待人生的不容易就要自然。
师:江城子,谁来读
生读
师:字正腔圆,谁能读出点味道来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肠断是什么感受吗?
生:非常悲伤
师:你发现没有,苏轼说,自己在什么时候最容易肠断?
生:明月夜
师:明月夜。在什么地方最容易肠断?
生:短松冈
师:你会发现,此时的月亮成了寄托苏轼哀思的地方。
师:虞美人,谁能读
生读
师:学习就是成长就是进步,就是不断地改变自己,当然是变得更好。
其实这一首词是苏轼送给自己的好友的,在好友心中,他与他们的感情像什么?
生:就像天边的月亮落在了湖上,那么纯洁。
师:纯洁。就像倒映在湖中的明月,像琉璃一样的明月。
生读
师:孩子们,这就是苏轼写月亮的词,一共写了多少?
生:570
师:占了他所有诗歌的多少?
生:五分之一
师:说明了什么?
生:苏轼喜欢用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生:说明他对月亮情有独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宋]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这样跟“月”有关的诗词苏轼一共写了570多首,几乎占了他全部诗词的五分之一。这说明了什么?
二、用词入文
师:写那么多诗和词,当他被贬到黄州的时候,会不会又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呢?打开课文纸,按照自己的节奏读通、读熟,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读
师:是不是很短,一篇文章多少个字?
生不知
师:85个字。其中的四字词语非常多。咱们一起来看看。
谁来读
何夜无月 但少闲人
师:这里有一个字,但,是不是但是的意思?
生:不是,是只是的意思
师:你查过注释,很好,学文言很好的一种方式就是查注释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生读
师:欣然这个词读得非常好。带着大家读
生读
师:越读越好。这里也有一个字,入。当什么讲?
生:照入
生:射入
生:照在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举手了
生:苏轼把月色比作人一样,走进人家里
师:你组个词
生:进入
师:三个说法,两个不同的理解。你觉得哪一个理解更好?现在不讨论,深入学习后再说
无与为乐 步于中庭
师:真好。两个字意思差不多,都当作什么来讲?散步,漫步的意思。当然两者之间会有细微的差异。没关系,慢慢琢磨。最后一组,谁会读
积水空明 藻荇交橫
师:空明这个词,估计是第一次读到,什么意思?
生:澄澈\清澈
生:透明
师:透明改成透亮也是可以的
师:四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重音,读出节奏。
生读
师:真好。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是不是按照这些词语的顺序写下来的?打开作业纸。把这些词语重新排列。
生做题
师: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他的思考。一起来听一听。
问,按照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排在第一的是哪一组词语。
月色入户
无与为乐
积水空明
师:这里我要问一问,积水空明对应的是这篇文章的转折,有没有孩子可以解释一下?
生:苏轼发现亭下的月光那么清澈,我觉得是转折。
师:你说苏轼和怀明是突然发现的,他们发现的是景色还是什么东西?
生:月光
师:前面说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写事还是写景。无与为乐是写事还是写景?
生:写事
师:开始写事,后来还是写事。突然写景,这是
生:转折
师:这么短的文章,有起因,有过程,有转折,最后还有议论。环环相扣,风生水起啊!不要小看短文章。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
师:真好,因为月色入户,所以
生:欣然起行
师:这就是文章的
生:起因
生读
师:念,寻,步。从念到寻,从寻到步,这就是文章的
生:承
师:前面一直在写事情,但是到这里不能再写事情了,再写事儿就叫单调了。写什么
生:景
师:这就是文章的转
师: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这就是文章的起承转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它的起伏和波澜。
起(起因) 何夜无月 但少闲人
承(过程)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转(转折) 无与为乐 步于中庭
合(议论)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波澜起伏,富于变化。这就叫“节奏”!来!(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三、何谓闲人
师:这篇不足百字的文章,苏轼称自己为闲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闲人?默读课文,仔细看,静静地想。
生自读
师:有感觉的地方可以注一注,文字的目的就是思想的目的。读的时候多少都有思考,把笔放下。
有人说,无事可干,一事无成,啥事都不想干,这就是闲人,苏轼心中什么是闲人?谁来读一读课文的开头?
生读
师:这件事发生的时间你记住了吗?
生: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师:其实这一夜什么也没有。什么来了?
生:月亮来了
师:这一轮月亮一定也到过千家万户。如果你是官人,你正烦事缠身,你还记得这月色吗?
生:官人不是闲人,不记得到过
师:你正烦着你的生意,你会记得吗?
生:不记得,我只记得做生意
师:你是一个读书人,饱读诗书,要考取功名,你还记得吗?
生:不记得,我只记得要考试的卷子
师:一个人记得,他不但记得还要把他写下来。
生读
师:他不但记得,还写下来,还 欣然写下来。把欣然圈出来。
生圈,读
师:有感觉,谁再来
生读
师:我就纳闷了,不就是月亮吗?有什么好新奇的?有什么好高兴的?各位苏轼你是这么想的?
生:不是每个月夜都有朋友在一起的
师:你还没有把自己放进去
生:月色真好,找朋友谈谈心很好。
师:他说得很普通,其实他刚才的这番表白中,我听出了他的心情。他说,月色很好,我是闲人。苏轼,你的心情是?
生:很清闲
师:这是一种心境。再找一位苏轼
生:那天月色正好,我就想去找一个朋友谈心。
师:他又说了一个月色正好,苏轼你们忘了,月亮对你来说太熟悉了。你为月亮写过这样的词。
生读
师:你对月亮情有独钟。你为月亮写过这样的词
生读
师:你们应该还记得,他为月亮写过这样的词
生读
师:而今天月亮又来了,你能不欣然吗?月亮不仅仅是月亮了,月亮还是你的朋友。月亮就是你的知己,哪个字,谁找出来了?
生:入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月亮走进了他家,来到他家里面。
师:这就叫知己。知己来了。读
生读
师:如果说月色是苏轼天上的知己,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你会发现,苏轼在人间还有一位知己。谁来读?
生读
师:你从哪个字眼上看出来,这个人间知己非怀明莫属?
生:亦
师:说
师:他跟苏轼一样,也是被这个月色吸引了,所以他也是苏轼的知音
师:那也就意味着,怀明也没有
生:睡。
师:到承天寺一看,怀明也没有睡。这就叫
生:知己
师:你还能找到哪些词来看出怀明是知己
生:遂
师:给遂一个近义词
生:立即
生:于是
生:立刻
师:就是立刻\立即\就是想都没想,这就是遂。这就是知己。还有没有?
生:我觉得还有念
师:说
生:念的意思是考虑,想到,他就想到没有与他同乐的人。就是立马就想到了张怀明
师:天上有明月为知己,地上有怀明为知己,对于苏轼来说这就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读
生读
师:于是苏轼和怀明在一起,在中庭散步。只见
生读
师:我们向中庭的东边走去,只见
生读
师:我们随意地向中庭的西边走去。只见
生读
师:我们有的是时间,我们向中庭的南边走去,只见。
生读
师:就这样,我们像鱼儿一样,随意的走,随意的看,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的景色。各位苏轼,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一个闲人,应该有的清闲
师:不不不,我说,如果你是苏轼,你看到了什么?
生:积水空明
生:藻荇交橫
师:你们看到了空明的积水,看到了交橫的藻荇。不对,你们忘了,你们是来看月色的啊。来,苏轼,月色在哪里?
生:月色在积水里。月光投射在水中,就像藻荇一样
师:原来你们看到的积水不是积水,而是空明的月色。看到的藻荇是藻荇吗?
生:不是。是竹柏的影子
师:所以藻荇交橫写的也是
生:月色
师:什么样的月色啊?
生:空明的月色
师:还是不对。你们刚才说,积水空明,藻荇交橫写的都是月色。那应该把月色加进入才对啊?(出示加入了月色的文字)
生读
师:好不好?可以讨论,同桌\前后之间可以讨论
生:我觉得不好,因为他说庭下如积水空明,这是侧面描写。这些景物来衬托月亮的空明。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把主要意思简洁明了的说出来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侧面描写。
师:我觉得月色不加是侧面描写。为了侧面描写不加。侧面描写的好处是什么?
生:突出月亮的皎洁\空明
师:我想表达一点点不同的看法。很好,她说月色不加,后面的如积水空明是侧面描写。这样可以反衬月色的皎洁。我觉得这不是侧面描写。有没有人赞成我的观点。
生:我赞成,我觉得加上月色有好处,好处是,读这个的人一下子能明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比作藻荇交橫。我觉得不好的地方是,整篇文章都是月光引导他见张怀明。
你是觉得加还是不加?
生:不加好
师:如果苏轼写积水空明的时候,他是不是知道这是月色?
生:知道的
师:也就是说一开始,苏轼并不知道这是积水,而是以为这就是藻荇,而后来才看到竹柏的影子才恍然大悟,这就是月色。这就叫忘我。忘记自己,忘记月色。读出这样的感觉。
生读
师:当他最后恍然大悟,那就是月色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读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正因为闲人太少,空明的月色无人欣赏。苏轼对自己说,我不能辜负这样美好的月夜,我得把它记下来。
师范读
师:美不美,妙不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妙对吗?
生:对
四、背景补充
师:错啦。你的目光会不自觉的落到那个字上。
生:贬官
师:来吧,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的身上发生了什么。
介绍苏轼的资料“乌台诗案”背景。
师: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看完这段历史,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苏轼经历了这么多波折,还这么乐观,我很敬佩
生:我觉得苏轼十分悲惨
生:我还感受到了,苏轼仕途失意的苦闷
生:我感受到了不公平,表示同情
师:还有不一样的感受吗?
生:东坡郁郁不得志,我愤愤不平。
五、创写苏轼感怀
师:孩子们,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苦闷/不平/坎坷/恐惧。但是,这就是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的文章。你在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他的苦闷了吗?你感受到他的不平了吗?你感受到他的恐惧了吗?
为什么?
打开作业纸,想想那个晚上的苏轼的内心世界,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在月色之下,在承天寺,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
生写作
师:写多写少这不重要,关键是在你写的时候,你是谁?
生:苏轼
师:打了五角星的几位苏轼起立。从头开始
生: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的心中一片平和,世间万物都有自己要经历的磨难,我又何必抱怨呢?有明月相伴,有朋友相伴,我有何可以抱怨的呢?
师:这样的苏轼才可以称为闲人
生:元丰六年……我的心中一片祥和,我没有太多的烦恼,我身边有我的知己,就算这个世界对我再不公平,有知己在身边又有什么呢?
师“孩子们一个失去权利和自由的人还有这样的心境,这样的人才能称为闲人
生:元丰六年,我……我的心中一片从容,虽上天不公,我却能与知己畅游亭中,又有和不可呢?
生:元丰六年,我……我的心中一片宁静,那朝廷上的纷争又有何意义呢?我要怎么远离这个纷争呢?
生:元丰六年,我……我远离朝廷 ,远离勾心斗角,我的内心一片宁静,思念着朝廷里的友人,只有月光,只有怀明与我为伴,这份闲情,值得铭记。
那样的心境像什么?
生:月亮
师:今天晚上,苏轼有一次写到了月色,其实他真正要写的不仅仅是月色,而是自己的心境。今天晚上,空灵的月色就是闲人的。今天晚上闲人的心境就是月色。于是心和月就这样完美的统一在了一起,这就是苏轼的文字。孩子们,一个心境空明的文人,才会遇到这样的月夜。
读
生读
一个心静的闲人才能找到这样的知己。读
生读
一个心静空明的人才会看见这样的月色。
生读
也只有心境空明,才能真正悟到这样的人生真谛。
生读
师:今天晚上我们真正见证了这样的人,
生:闲人
师:孩子们愿意做这样的闲人吗?
生:愿意
师:不要这么快下结论,这样的问题可能要用一辈子来回答。
这一夜游,游至文本内心,这样的赏月,该是最豁达的灵魂自医了吧。这份跨越时空的懂得,让想要模仿的人羞愧,珍宝似的留存这份实录,用长长的时间去等待我的懂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0898/8bbab0b4fb8be07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