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给人生助跑
培训:给人生助跑
文/张爱敏
培训:给人生助跑踏上成都开往郑州的列车,我心里默默祈祷:美丽的巴蜀大地,今天,我没有机会与你亲密接触,但我还会回来的!也许,是以另外一种身份!
此时此刻,反思李志全教授的专题报告,回眸余虹教授的详实方案,我倍感压力。是啊,明天的我也将以一个培训者的身份站在舞台上,我是否能做一盏灯,哪怕微弱,但也一定会发出微弱的光,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呢?
能!我们初中语文班的每一位学员一定能行!因为我们有一个热情负责的工作团队,我们有一个严谨求实的专家团队,我们是一群走在路上的语文追梦人。是啊,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精彩!
想起一种鸟——秃鹫。秃鹫又叫座山雕,也被人誉为“神鹰”,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它盘旋于湛蓝之空,似乎连太阳也能遮蔽;它发现了猎物,如利箭像闪电,有时,甚至能捕杀草原之野狼。
然而,有一次,一只秃鹫被猎人捕获了。被关进不足一平方米围栏里的秃鹫,面对完全敞开的顶部,只能在围栏里徘徊,做无奈的囚徒。
为什么?原来雄健有力的秃鹫要飞上高空之前,必须有一个助跑的过程。唯有在地面上先奔跑三四米,然后才能翱翔万里。而在这个狭小的围栏里,它没有助跑的距离,无法腾空而起。
我们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许多人一踏上讲台就希望一鸣惊人,成为名师专家,这样急功近利,不注重人生的积累,是难于飞得更高的;相反,能不辞辛苦地为自己搭建好助跑的舞台,从而将优势不断发挥,才能逐渐抵达诗意栖居的港湾。
还记得2002年暑假,我孤身一人来到河南教育学院参加新教材培训,白天舍不得落下一节课,晚上忍着酷暑、忍着叮咬窝在学生宿舍里阅读反思写日志,真正厘清了新教材的理念和精髓。于是,新一轮的教育教学中,班级管理、师生关系、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以及2005年的中考均获得殊荣。我第一次荣获县优质课一等奖,并在全县语文教师交流会上发言。
2006年开学初,教研室派我去参加河南省语文记叙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为了节省费用我选择了最便宜的旅馆。为了节省时间,我就在会场门口的小摊点用一块红薯和一碗凉皮填饱肚子。两天半,18节课精彩纷呈,专家评课醍醐灌顶。
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碰撞着,也唤醒着,激励着,我开始走上了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的道路上来,不为证件,不为荣誉,只为锻炼,只为成长。机会总青睐于有准备的人。2008年,参加河南省鲁迅作品课堂教学观摩大赛,荣获河南省二等奖。2009年,县教研员把两年一轮的优质课名额给我让我去参加新乡市优质课大赛时,我欣然应允,积极准备,所执教《期行》一课荣获一等奖。暑假,到辉县参加新乡市骨干教师培训,并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发言。同年,新教育网络师范学校开始吸纳学员,我有幸成为“海拔五千米阅读”中的一员,参与到“构筑理想课堂的实践”中来,读书,交流,研讨,不亦乐乎。
正是有了海量的阅读,正是有了网络共同体中专家学者的引领,正是有了一群追梦人的携手共勉,我越来越体验到教学的幸福,我越来越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长垣县实施名师工程,我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初中组语文学科中的第一名。也许正是源于首届名师的评选佳绩,我拥有了11月份到上海师范大学培训的机遇,拥有了与王荣生教授所带团队的研修交流。于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像一缕清风沁入心脾,文本研读如一位熟悉而陌生的朋友款款而来。我沉醉于专家学者的课堂,我痴迷于工作坊的研讨,我陶醉于小组展示环节的精彩纷呈。回归工作岗位,作为语文教研组的组长,我变得更加沉静,我致力于文本研读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期在文本解读上有所突破,使得阅读教学走上高效的路子上来。
三年来,期间还参与了两次河南省优质课的观摩,一次我县组织的名师与教研员的华东师范大学的集中培训。如今,我踏上了巴蜀大地,走进了四川师范大学。这次,我是以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的身份参与培训的。研修团队的首席专家余虹教授让我感动。牺牲休息时间为我修改课例,那密密麻麻的字迹,那耐心细致的讲解,还有那随后寄来的五本赠书,我一个农村小教师何以受得如此殊荣?
从2006年至2009年,2009年至2012年,从2012年至2015年,近十年,经历了三次大的培训,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每一次都会遇到我生命中的贵人,我感恩他们!也许,他们并不记得我,但他们的言行我永远铭记在心。
因此,培训,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就是一次次给人生助跑的过程。
此时,夜已深,但心情依然难以平静,想起了培训中的点点滴滴,岁月催人老,但激情与热情永在。于是,键盘轻响,我又敲出了两行字:
教育,是一次次美丽的远行。
培训,是一次次生命的助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