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和同行者——《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三
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出现的次数非常多,三十个章节都讲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其中十八、十九、六十、八十三、九十八,五个整章都集中对阅读的实施提出了建议和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主张: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从阅读开始。阅读是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有效手段。阅读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施教者要明确阅读之于受教者的价值。
由此可见,阅读在学习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师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阅读的要求和建议。
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还非常重视阅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他明确提出施教者阅读之于受教者的价值,提倡要让学生多阅读,教师要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同行者。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中对阅读能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做了如下的归纳:
阅读可以增加知识储备,可以为高年级学生打好基础;可以激发探索的兴趣,唤醒困难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使学生的思路清晰,能够促进思考;发现自身的爱好和优势,产生自豪感;发现艺术美,发现最有效最适合的艺术方法;促进自我反思。
了解对学生的这些益处,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在阅读时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的表现。
做学生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关注“言”和“行”两个字,强调引领和陪伴。
作为一名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阐释教师作用和角色时,没有用炫丽的词藻和高升的概念。
而是通过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实例,和其他同事的一些实例,阐释教师的角色定位。
他用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教师在学生阅读时的角色与作用——教师是引领者,倾听者,是同读的伙伴。
在陪伴的同时,其实我们教师也同样获得阅读的愉悦。
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时,其间经历了很多的摸索和困惑,比如:读着读着,有的学生就不读了,为此我用分享课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生一起分享读书的感受,与学生一起欢喜,一起悲伤。
作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和同行者,我们教师应如何引领学生阅读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7840594/fda8efa301a4fc6f.jpg)
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他们吸引到阅读的道路上来。
其实培养阅读兴趣比阅读本身更为重要。因为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
面对一本书,教师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的时候,不是追求表面的一种刺激。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望见的东西,而在于挖掘深藏的奥秘。”
所以激发兴趣并不意味着降低阅读的难度,而是激发学生勇于攀登,勇于忘我的实质及其与之联系的过程。
这一个过程才是兴趣,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室,在田野里,在树林,在参观的时候,他随时得给学生讲一些关于伟大人物生平的故事。
使他高兴的是,阅览室成了一个丰富的精神生活的策源地。
他看到男女学生在同一部本书反复阅读。要在一个人的面前打开通向生活的道路,使他用英雄人物的眼光来看自己,用英勇行为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做到这一点是多么的不易啊!
真正的自我教育从阅读中产生了,自己对自己对话,诉诸自己的良心。
再有“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教师在讲课时微微打开一个通往未来世界的一个窗口,激励学生去读这些书,这种做法也是激发兴趣的好办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7840594/58f436095fb55078.jpg)
第二、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和环境。老师要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阅读的场域之中。
有研究发现:当书很容易取得,当环境充满读物的时候,阅读就很容易发生。
教师必须知晓给学生扩充知识的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教室内、楼道内设置读书角或者是阅读墙。
我们学校把图书柜设置在学校的教室里,方便学生借阅。
把书架的书变成学生手中的书,把学生手中的书变成学生心中的书,让书不只成为收藏品、陈设品。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家庭的不同情况开展亲子共读,帮助学生创设家庭阅读氛围,教师指导阅读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严格的挑选适合少年的阅读书目900种,根据实际情况量身打造出提高学生阅读的书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7840594/1aeeab8a8b9106a3.jpg)
第三要教会学生阅读,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钱柏斯博士提出循环圈理论,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循环阅读,需要四个环节:分别是选书、阅读、回应、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其中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居于循环圈的核心位置。
学校内的阅读教师指导就变得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用了一章(60章)专门来谈必须教会学生阅读。
教师要迅速的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对他们有精细的指导和细致入微的关注。
从阅读最必需的词汇积累开始,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指导学生读懂一个句子到学生默读朗读等阅读方法的训练。从学生阅读的读程任务速度开始,到教会学生同时阅读与思考。
老师把打开世界的大门的钥匙逐渐交到学生的手里,让他们今后打开一扇又一扇思想的宝库。
![](https://img.haomeiwen.com/i7840594/31164bfdb8aff299.jpg)
第四、帮助学生做好长远和近期的阅读计划。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身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属于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所在这所学校的学生,提供了九百中的好书目录。
他的这种做法影响了很多的人,我们现在好多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好多的阅读书目。但大部分是文学类,缺少科学著作与科普读物。
部编教材的三年级语文课本也为学生提供了好多本书。这些书是对学生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大纲,是使学生认识人、自然界、艺术的媒介。
![](https://img.haomeiwen.com/i7840594/3c074e35ef93e15a.jpg)
第五、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现在全社会的教育都在倡导整本书的阅读,要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重视课外阅读,已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任务群出现在要求当中。
而且明确提出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宽阅读视野,建构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将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年轻的心灵,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
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读书僻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所以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教师在这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这样的帮助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坚定地说:“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它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老师们,让我们跟学生阅读,提供更多的帮助吧。做学生阅读的引领人和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