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努力让作文“活”起来
一、融入生活,让作文活起来
生活阅历浅。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生活在“三点(教师、寝室、食堂)一线”似的闭塞空间里,长城内外的春光他不知,大河上下的雨露他不晓,外面的世界究竟是精彩还是无奈他漠然,两耳“难”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太孤陋寡闻了!而“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蜂不采花朵酿不出蜜,创作人员不到生活中去,写不出好作品”,学生写作也是一种艰辛的创作,缺乏了生活,写作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方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尽量把每篇文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尽量让他们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而且见多识广,提高了文学素养。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发现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只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头脑就能充实,心灵就会得到美化,写作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二、坚持写日记,让作文活起来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生也只有天天磨炼笔尖,才会拥有一支生花妙笔,日记即是这种训练的有效载体。叶圣陶先生说:“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种种要写的,这才可以使自己写作越来越强。”因此,我除了让学生每学期写八篇作文外,还规定每人每周至少写两篇日记。学生一开始感觉每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枯燥无味,没什么可写。我就在上作文课时让学生展开讨论:日记记什么?通过热烈讨论,学生们发现原来日记可写的太多了:老师、同学、路人、亲友……;吃饭、做操、学习……;思想总结、热点评析、社会实践……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写进日记。于是,一篇篇佳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何玉同学的《发奖》,李萌同学的《父恩如山》等,都写得很精彩,能够在日记中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为此,我定期选出优秀日记荟萃在我班办的手抄报“丝丝心语”栏目中,供大家阅览欣赏,激励学生养成经常写日记的好习惯。实践证明,写好日记是能让作文活起来的有效途径。
三、广泛的阅读,让作文活起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近年来随着考试指挥棒的魔力不断增大,学生整天沉浸在“题海战术”里,只关注考试技巧和能力,而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再加上现在的中学生看电视剧多,打游戏机、上网、聊QQ多,平时读报看散文少,看文学名著就更少。因此,平时缺少积累词语的习惯,导致学生知识贫乏,书面表达不出来,白话连篇、词不达意、口语化很强,甚至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他自己知道,别人是很难看懂的。
根据此情况,我觉得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就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兴趣就是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对学生自觉性形成的作用。因而我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就通过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除了向学生讲清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的好处外,还具体作些阅读方法指导,一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刊如《读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一些经典名著,并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读后感。这样就像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文章的体会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对于说得好的学生,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不足的我中肯地纠正,这样师生共同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学生渐渐体会到阅读好书的快感,阅读兴趣也慢慢增强了,并开始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由原来第一个学期我第一次布置作文,只有十几本作文本交上来,到第二学期中期几乎全班同学都交了,实践证明,广泛的阅读,能让作文活起来。
四、借助范文,让作文活起来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该加以肯定。比如,一个初一的学生在学习《一件小事》之后,仿写了一篇作文,有的句子甚至是文中的原句。从结构到语言显得很是生硬,可是我对他的敢于模仿进行了赞扬和鼓励,使他产生了很大的写作热情。在模仿中可以学到很多的写作技巧。例如我教了《背影》一课,让学生以自己的亲人为题模仿写作,他们对文章技巧的运用非常自然,完全成为自己表达思想的手段,和初一相比,作文水平可以说提高了一个档次。因此,模仿可以说是初学写作的一个梯子,一根拐杖,能让作文活起来。
五、参与评改,让作文活起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的责任并不是专为学生讲书和批改作业,讲书要达到不需要讲,批改作文要达到不需要批改,学生自己能够认真下笔,完稿之后又能够斟酌和修改。”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在学生具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披挂上阵,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养成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
因此在学生改作文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互改作文的,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小组为单位,发挥群体的作用,互改互批,也可以个人为单位,自改自批。学习本组的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再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法,请外组同学对自己的评改作评价,吸收新鲜的意见,博采众家之长,使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中感受成功的愉悦。在学生的修改过程中,教师不可袖手旁观,应该时时处处出现在学生中间,在学生困惑时给予点拨,偏差处给予纠正,闪光点给予鼓励。在总结时,教师选择改得好的、有代表性的作文读给同学听,由点到面,让全班学生得到启示,提高学生自改、互改的整体水平。
经过一阶段的尝试之后,我发现在作文评改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学生养成自改互批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缩短批改时间,把教师从书山文海中解放出来,而且学生互为老师,取长补短,写作兴趣空前高涨,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