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领导力个人领导力

《夺冠》启示2 - 郎平如何带领中国队走出低谷?

2021-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王维强_敏捷实践者

2013年中国女排跌入低谷,仅获得亚运会第四,在全国人民的呼声中,郎平成为中国队的主教练。郎平是如何带领中国女排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磐的呢?

1,突破过去的成功模式,实施改革

在关于女排的研讨会上,不少专家提出的解决方案无非是加强日常管理。说白了,还是遵循以往的魔鬼训练方法,以往的教练还制定过27条军规之类。这些不过是以前成功模式的翻版,但是这个模式在30年后的今天已经不管用了。因此郎平提出3条改革措施:

1. 大国家队策略。大国家队要选拔30-50人,甚至可以到100人。从中可以动态选拔最好的队员。

2, 在全球聘请复合型教练团队。实行科学训练,针对队员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3,大国家队时代不分主力和替补。只有首发和非首发。这样可以调整不同的阵容,对付不同的球队。

做到这一点,对于郎平来说相对是容易的。因为她有中国女排队员和做教练的经验,她还有执教美国队和意大利队的丰富国际执教经验和先进的理念。因此作为中国排球的“局外人”,她可以突破以往中国排球的成功模式,实施变革。但是对于一代代的中国本土教练来说,突破自己的心智模式是很难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不断保持开放的心态,多和别人交流,学习先进的理念才是突破自己心智模式的有效方法。

意识到突破自己的心智模式还不是最难的,很多人在失败之后都会意识到改变。有些改变只是小打小闹,并不是最有效的改变。这就需要系统思考。寻找变革的杠杆。

郎平的3点改革措施对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球队来说,应该是有效的。高水平的运动队的关键是高水平的教练队伍和高水平的队员。因此离不开大批队员的挑选,所以建立能上能下的大国家队的策略是对路的,当然,这意味着投入的增加。

2,激发队员的潜能,打造自驱型团队

老女排所处的时代,大家都比较服从集体,所以可以要求所有队员为国争光,抹杀队员的个人性格,意愿。但是对于90后的新一代女排队员来说,这一套已经不起作用了。所以郎平采用了另外的方法,她不断地挖掘队员“为什么打球?”,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渴望,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展现自己,这才符合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从而让他们找到内驱力,激发他们自我超越和拼搏的欲望。

在2016中国巴西淘汰赛之前,郎平有一段精彩的演讲:

在前面的比赛我太紧张了,我以为我走遍了整个世界,我已经是一个职业的体育人了,原来不是,曾经一位外国记者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呢?”我说:“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的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的唯一价值。”

我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做什么事情,身上都背着沉重的包袱,我的医生跟我说“你是六十岁的心脏,八十岁的骨头”。我姐跟我说“你能不能,给我们留半条命。”

其实,我就是放不下,我放不下你们,放不下排球,我有责任帮助你们好好的享受体育本身,开心的去打球,姑娘们,明天要比赛了,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代人来背,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你们应该振作起来,放心的去打,放开了打,豁出去打,我和你们在一起。

通过这一段演讲,让女排队员卸下包袱,忘掉输赢,享受体育本身。不再是为国争光,而是绽放自己,享受比赛。这样的共享愿景更能引起90后女排的共鸣。

3,学习型球队 - 全面运用科技的力量

如果说老女排取胜靠意志+苦练,那么郎平手下的女排则靠的是意志+科学训练+科技。郎平抛弃了上一代教练严酷的大运动量魔鬼训练法,因为它过于摧残了运动员的身体,很多运动员都是伤痕雷烈,郎平也是受害者之一。郎平转而采用科学训练方法,更有效地提升技能,也能很好地降低伤病。

郎平也抛弃了老女排单纯靠为国争光的情怀,而是注入了很多更加细致的思考,转而依靠科学训练+科技+提高人的素质。郎平说不要只会打球,还要学会做完整的人,谈恋爱,学习。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在球场上更好地应变。这才是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

运用科技的力量,才能找到更科学的训练方案,更有针对性的现场应变方案,而不是仅仅靠空洞地告诉队员,要一分一分的拼,要拼搏,这些口号式的指导,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在《夺冠》中有一个细节,2016中巴大战中,中国女排奇迹般地瞬间逆袭。要知道一开始,巴西队可是夺冠的热门队伍,开局凶猛,势如破竹。当时,郎导接了数据分析员小袁的电话,根据排球分析软件的数据,郎导果断决定临时换人,并且专攻对方薄弱站位,从战术上干扰对方视线。

改革体制,激发潜能,全面学习,这就是郎平的执教秘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