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吉星精英教师培育计划信息技术下的“智教”课堂模式实践

“拆”“拼”问题——小组交流进阶细节

2022-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汉说信数

鼓楼第一中心小学 林汉铭

这一周,麻吉星精英团的何慧老师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话题的起因是来自何老师在文章《三上园地一2反思(阅读理解)》提供的一份课堂数据:

二次作答

何老师在反思中提到,这是她第一次面对每个选项较为平均数据的情况,她当下采用的方法是先从每个选项都挑人说理后,再进行“二次反馈”。从白板的记录上可以看出,何老师在挑人说理的同时,将问题进行了聚焦且可视化,正是这样有效的处理才有了后面二次作答的成效。当然除了这种“聚焦”的处理方式,我们还可以继续展开思考。何老师在文末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在二次做答前,采用小组交流,将聚焦的过程放手给孩子们,那么此时又该如何组织?以下是这个问题在第一次做答时,每个小组的具体数据情况:

小组数据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几处细节:1.何老师的班生数比较大,共56名学生,全班一共被分成了14个小组,大致猜测小组分布为3443结构。2.正确答案是D,然而第1组、第7组、第8组是没有学生选D的,也就是说在不做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展开小组讨论,那么这三个小组共12位孩子必然会出现“跑偏”现象,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

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通过不断地追问,我理清了其中的几处利弊。

【先拆再拼与直接拼组】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中“跑偏”的现象,我们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先拆再拼和直接拼组。这两种方法各有自己的利弊:1.先拆再拼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尽量减少小组讨论人数,让讨论更加高效。弊端在于如果处理不当,孩子们可以直接根据拆组规律得到问题答案。2.直接拼组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不存在正确答案被发现,弊端在于人数庞大,讨论时长增加,讨论效果不太确定。

这样对比之下,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需要根据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进行选择。对于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先拆再拼。

初想

以上是我设计的第一个拆组方案:1.第1组拆给第3组和第6组;2.第5组拆给第4组和第8组;3.第7组拆给第9组和第14组。之所以要拆第5组一方面避免孩子们根据分组的详情倒推出正确答案,另一方面第5组的D选项最多,拆给其他小组有助于思维碰撞。

但静下来仔细想想,这样的“临时起意”是否存在考虑不周的情况呢?

【调整】

于是,我又开始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1)重构班级座位图

从麻吉星教发平台上,我找到了何老师这节课的详细资料。

分组作答数据

从分组做答详情中,我发现何老师将全班小组按照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进行分类,1-3归属红组,4-7归属黄组,8-11归属蓝组,12-14归属绿组。从编号和颜色的对应情况,我还原了何老师班级的小组分布原貌。

班级模拟原貌

(2)标识重新思考

将刚刚的先拆再拼策略在图上进行标识:

策略1

从上图可以看出,拆拼的策略比较凌乱,可能会对课堂的组织造成影响。这样看来,不能只是从思考选项的分布进行小组的先拆再组,还需要考虑真实课堂小组的整体分布。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重新调整了策略:

策略二

将第1组、第7组、第8组、第14组进行拆组再就近拼组。这样一来,既不干扰正常课堂组织,又能实现高效讨论。那现在问题来了,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数据之后,我们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停下来思考,是不是有什么快速的方法进行先拆再拼?

(3)小组联盟

基于上述的考虑,根据何老师的课堂小组分布,我拟定了小组联盟的区域。

小组联盟

将小组联盟的分区与小组数据相互对应,得到数据面板上的区域划分:

数据面板

借助上图,我们就可以大致明晰小组先拆再分的走向,可以快速的做出策略调整。将这样的思考思路迁移到我的班级,也就得到了班级小组联盟图和班级数据区域划分图:

小组联盟 班级数据区域划分图

通过这份区域划分图,就能够帮助我快速的做出调整决断。文章提供的两种区域图,希望为从事相关研究的教师一些参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