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吉星精英教师培育计划信息技术下的“智教”课堂模式实践

教学中的“道”

2022-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中山黄小海

中山  黄小海

教学必须从教师对于学生应该学什么,
以及应该如何教给学生作为起点。
它经由一连串教师提供的明确指令与学习机会的活动来进行,
而学习本身最终是学生自己的责任。

~ 李‧舒尔曼(Lee Shulman) ~

刚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应该如何教给学生……它经由一连串教师提供的明确指令与学习机会的活动来进行”这句,但经过这学期的教学实践与学习,发现第一句“教师对于学生应该学什么”才是这段话的重点。

为了达到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每个任务需要设置明确的任务要求,并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与交流的时间供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怎样的任务要求算明确呢?刚开始,我将注意力集中在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规则上,例如,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写下关键字,详细规定小组交流时的发言顺序,发言时间和发言方式。是的,这些很重要,有了这些规则能够极大的促进尽可能多的学生课堂进行思考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平等的学习锻炼的机会。但这样就够了吗?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任务常常会出现学生一开始就思考不出来,或者思考方向偏离学习轨道的情况。这样只会让后续的学习活动失去应有的价值,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耗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究其本质,则是教师没有把握清楚学生的学生起点与学习的终点。

在特级教师徐国裕老师的讲座上,有个例子让我印象格外深刻。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搭配(二)》的例2(教材内容如图1)一课时,

图1:三年级下册《搭配(二)》例2

教师先通过课件呈现教材提供的2件上装与3件下装,然后提出学习任务:“一共有多少种穿法,我是这样搭配的”,并要求学生在学习单上表示出所有的搭配方法。教师布置这个任务主要目的有其一、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有序的列出2件上装和3件下装所有的搭配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其二、学生是否能有多种方式表示出搭配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就出现许多的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在画上装和下装上,并未去思考如何用简便的方法去表示搭配的方法。仔细分析教材可知,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 《搭配(一)》 ,且本单元的例1也是学习如何有序的搭配,说明学生已经有了有序思考的能力基础,那么本节课的问题“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其实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从教材呈现多种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可知,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能够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所要研究的对象。因此,徐老师对学习任务的要求做了修改(如图2):

图2:修改后的学习要求

“1.想一想,要怎么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是基础要求,基本学生都能够完成。基础性的任务保证了全员都能够参与该学习活动。在这条要求下,学生只关注了搭配方法的数量上,并没有过多的去思考搭配方法的表示上,因此可能会出现较多学生直接去画服装的图,少部分学生知道用符号表示。
“2.怎样表达搭配方法能既简洁快速又让人看得明白?”明确思考方向,提升任务难度,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避免学生无谓的多走弯路,浪费课堂时间。有了第二条要求,大部分学生会尝试用更简便的方法去表示搭配方法,有的会用汉字,有的会用字母,有的会用图形,当然可能还是有少部分学生会去画服装,但一定不会再去刻意追求服装画得美不美像不像了。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表示形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符号化水平,深化学生思考,设计第三条要求
3.“你用的搭配表示方法有什么好处?与同桌交流一下。”任务难度进一步升级,要求学生评价交流,当然,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不同学生的作品拍照上传到班级大屏上,供学生投票选择。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看到更多的不同作品,随机抽人回答评价,在比较分享中获得更加简洁快速的表示方法。三个要求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又聚焦重点,学生很清楚完成这个任务的标准是什么?明确从那个方向思考可以更好的完成任务。这样的指令才是明确的指令,既有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一般性要求,又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提高性要求,而这提高性要求正是学生解决本题的兴趣点和本节课的重点。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这样明确的指令呢,我想教师首先要研读教材,清楚教材内容所处的位置,教学的重难点,弄清教学目标;研读学生,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起点,明白了学生该学什么与已知什么这样设计出来的指令才会明确得当,方向一致。

重新再看李‧舒尔曼这段话,我的理解变成了学生要能自主学习,教师需提供明确指令与学习机会的活动,而教师要能够设计明确的指令和得当的学习活动,首要前提是能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明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终点。我想这应该就是王绪溢博士所说的教学中的“道”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