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要脸”地写——我的“写作”怪谈
说到“写作”,我最信奉朱永新教授的教师成长“三专模式”之一: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上攀升!
你要知道,自己的肩永远在自己的脚上面,这样的攀升便是超越自己,而超越自己才是最大的成功。由此看来,写作是超越自己的重要途径。
我相信世界的伟人很多,但成功者无不用文笔绽放自己,或“自传”或“他传”。没有书写,凭空是梳理不清楚自己一生的坎坎坷坷、是是非非的。
说到“写作”,我也信奉李镇西老师的教师成长“四个不停”之一:不停地写作!
李老师的引导我一触即发,对啊,只有为了“写作”我们才会逼自己去“读”;只有为了“写作”我们才会逼自己去“思”;也只有为了“写作”才会逼自己去“做”。
所以,为了不停地“写作”,必然牵起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反思、不停地实践。当然,“四个不停”之间也是相互相成、相互促进的。
说到“写作”,我还信奉孙影老师的一个比喻:写作就像生小孩!
她说:要生出健康的小孩,有质的怀孕最重要。这个“怀孕”就是“读书”!
没有“读书”的输入即“怀孕”,就没有“写作”的输出即生育。所以,为了“生好”而“育好”这是紧密相连的,这是相互牵动的。
所以,我在愧对了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后,近两三年来学着大咖们“卖弄起”自己的“写作”。
从此去“攀升”、去“思悟”、去“怀孕”,从此走上了“不要脸”的道路。
哪有那么“好要的脸”!
拿起笔,写写班级运动会入场词,犹豫了;
拿起笔,写写自己的简单介绍,说不清了;
拿起笔,写写处室的通知,还要反复补充;
拿起笔,写写向校长请的假条,还得当面解说;
再高级一点讲:拿起笔,写写从教几十年来的一篇教学论文,难以下笔!
不知道大家的“答案”是什么,对于我“弃数从语”的后进生而言,曾经的那么二十多年里我写得基本“不要脸”!
包括现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写作,我也还在“不要脸”地写着、写着。
No.1不在乎“观众”多少
想想一年前重启公众号的时候,我的观众只有妻子、两个儿子共计三位。但我坚持去写,去发布。
我想:写东西首先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现在社会发展那么快,信息那么昌盛,要让别人一定去看你的“表演”,那是需要丰厚的“资历”的。
加上,现在的人很现实、很功利,我为什么要看你的文章,我有什么好处。不看比看好的多,看了也不见得我能收获什么。
种种原因,导致许多文章成为了不得不点赞而点赞的“任务”。一篇公众号发出去,朋友圈点赞数十次,但文章阅读量还在个位数。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文章没有价值,而是更多的人几乎不需要什么价值。
No. 2不在乎“观众”退群
一年来“观众”也不多,四百多位,而且时关注,时取消的。刚刚开始时还有一点“在乎”,后来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写作目的:书写自己的生命奇迹。
既然是自己的生命奇迹,在没有成功的时候一定和他人没有关系,更不可能影响他人。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先做好自己,至于影响他人是他人的事,而不是我们自己能强迫的事。
No. 3不在乎“观众”嫌弃
很多时候,有的文章几百位读者,浏览量不到百位,特别自我感觉通过一番努力创下“美文”时,还是没有发挥意义。
每当发现这样被“嫌弃”时,心里有点失落,并会放慢脚步。但,突然还是能摆正心态,明确自己是自己,无论你做得怎么样,除了做好自己是现实之外,其他都是别人的意愿。
自己什么感觉?每每一下一天的工作,每每写下身边的故事,每每写下内心的悲欢喜乐。
“停笔”那刻,感受到无比的幸福,感受到人生的价值!
我手写我心,我就是我,记录着自己真真实实的幸福教育与生活;我就是我,坚持着自己
我的“不要脸”,不是我好不知羞耻,而是我作为毫无写作功底,甚至于因为简单的请假条都这不清楚而“弃数从语”的后进生而言,我得遵从无数人的成长验证了的一个事实:从“量变”走向“质变”。
我深信:我一定能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和历练,我能飞跃到“质变”,做到“要脸”的写作。
注:创作本文是因近日受到一位写作大咖的“打击”,他说(公众号文章里):宁愿没有发布文章,也不能发没有水准的文章,去浪费读者的时间。而我的“恩师”张文质老师、谢云老师又说:不管三七二十一,“行”就对了!
我想还是我们的“派别”说得对吧,一来就想着把文章写好的人永远写不好文章;一来的目的是发表文章的人,或许到最后也没有成功。静下心来,我心写我手,慢慢沉淀,慢慢创作,不要被“功利”所打败!
期待众多的一线同仁们,不要害怕写不好,先从想写到去写,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