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文质写作教育行走教育行走一起写吧

拒绝是最好的释怀

2021-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七乡师者

这两天,我有些忧心忡忡、闷闷不乐,因为前段时间我陆续拒绝了几场外出的交流活动“邀请”,加之最近的工作节奏显得毫无休止,手头的事多如牛毛。更关键的是似乎多了一些自己所不愿意从事的“行当”。

拒绝“邀请”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些唐突,二是路途有些远,三是我下周得“三头六臂”才能完结最近的工作计划和安排。

就拿昨天、今天来说吧,忙得我怀疑人生(哈哈,显得有些夸张)。比如,我要完成自己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得去“挑战”早已习惯了的更文;还得发布公众号文章;还得组织教师成长营每周五晚的分享活动并编辑简讯推送;还要审核一份额外简讯……

更要命的是两天后还有涉及两校(一个县内、一个县外)两个下午共四场指导性对话任务,且内容各不相同,至此时此刻充其量理清头绪,但有骨无肉。

四个交流课件,只能等到明天的那一点也不浪费的六、七个小时。愿明天的这段时间没有新任务、没有新使命,愿明天的这段周末时间是我平静的专属时光。

我答应了他人,也积极准备。但依然显得心事重重,难以释怀。

说实话,我还是有些“后悔”,如果我当时“拒绝”,岂不是少一些“痛苦”和艰辛。

可是,想想也不对,拒绝也会由此而忧心忡忡,由此而更难以释怀。

我想“做总比不做好吧”,所以哪怕我顾虑带给对方的是更大的失望而想选择“拒绝”,我也会微微自我鼓励——还是前行吧!

“或许,对方信任你了,或多或少能从你的身上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这,算是自我安慰?

其实,我也不懂,我也没有较好的感知。

最终,我就这样在“拒绝”与“接受”中不停地徘徊,郁闷、自责,甚至于自嘲!

有时聪明地想:我还是一个有用的人,哪怕意义不大,但也可以做一道微光;

有时候又迷茫地想:我算什么东西,那么没有自知之明,如此渺小,能何妨?

也就在这样的矛盾中,我迷失了前行的方向,遗失了革新的自我觉察。

聪明与愚笨中,我就这样时而信心十足、时而心灰意冷。

唉!要影响他人,真的好不容易!

他人对你的期望越大,面临的失望也就会越大。

假使接下来的时日里,这样的顾虑,这样的伤怀,只能在这无限的遐想中释怀。那么,我将会选择堕落,远离这优柔寡断的困境。

其实,我早已应该这样,因为我只不过浪得虚名而已,请多多支持,让我坦荡释怀。

抱歉,得罪了有的新老朋友和未来的朋友,拒绝是我不再胸有成竹,拒绝是我不再有特别空余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拒绝也是我挺好的释怀。

你们对我的期望越大,或许我带给我的失望就越大。

首先是我没有大家所胜任的那种能耐;其次是我也只不过是一名笨拙的摸索着,所以我对大家的引领应该是挺冒险的。

大家不妨另请高明,或者加入我的队伍、和我一样做一名精进的“探路者”。

我们要相信:成长的最佳途径是“自我培养”,不是我不重要,而是我们得一起成长。

否则,我会用“拒绝”来“释怀”我的优柔寡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