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文质写作青年教师成长课堂教育行走

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福建•泉州学友郑梅英老师“书评”

2022-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七乡师者

2022年11月21日下午,和往常一样下班接孩子,只是今天多了一件另我兴奋的事,那就是收到了普利辉老师亲笔签名的佳作。对于这本书我可谓“垂涎三尺”,可能这是延迟满足后的反应吧。

时间追溯回2022年7月25日,在参加第七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的前一天晚上,在陈志红老师的谢师宴上,我第一次见到普利辉老师,他风尘仆仆而来,一来就惊艳四座。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情开始关注这位憨厚朴实的普老师。在短短三天的写作研修班里,我接触到了一位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正高级老师,他一直强调说他是来自偏远的高寒山区,但我却感受到了他学习的热情,以及他那股苦寒来自梅花香的气息。

写作班结束后,我陆陆续续和几位老师保持着互动,其中一位就是普老师,在读完他的新书后,我了解到了他的忙碌,他除了做教师该做的工作外,他还兼任了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以及播种农作物的普及工作,他除了是两个男孩子的父亲,他还是全乡83个自然村孩子的“父亲”,他那么忙,他在每天只有5个小时的睡眠的情况下,还能持续关注我的动态和小视频,这点让我甚是感动。于是2022年12月6日凌晨四点半,我从熟睡中醒来,似乎心里有种牵挂,牵挂什么呢?牵挂我在收到普老师佳作后的两周时间里,还没有完成我的承诺,写一篇读后感,对普老师的爱戴和赠书表示感谢。

包子吃了几口,再不吃到馅就说不过去了,所以言归正传,说说我在读完普老师的《一线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书的三点读后感吧。

首先,一打开这本书,给人感觉就很有“界限感”,每篇篇幅不长,论文式的格式,虽然全书有五篇,但在我看来可以分成“如何教学”“如何做科研”和“如何成长”三部曲,普老师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基础上,结合了很多自己的实战案例,给到一线教师甚至是像我这样不在一线但涉及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多实际且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从普老师陈述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他海量的阅读,基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的论述上,他又结合了朱永新教授的“三专模式”和李镇西老师的“四不停”观点,他不满足于乡村的传统教学,紧跟国家教育政策和方向,把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又把PBL项目化教学以及家庭教育带入课堂,读着普老师的书,我顿时变成了矛盾综合体,到底我该心疼高原山区的孩子们,还是该为普老师所在地区的孩子们高兴呢?

其次,我被普老师的精神深深的打动着。近期我经常下沉一线,特别是下到霞浦县城的乡村去开展家庭教育的讲座,很多人对我的举动褒贬不一,有人为我的行为所感动,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炒作,莫非打着救灾扶贫的旗号在捞些什么好处?读完普老师的书后我顿时也豁然开朗了,他24年的执教过程中相信也被这样的声音叨扰无数次,而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切,因为他带着思考,不为收获荣誉而努力,而因努力而收获荣誉。

我要向他学习,因为不到一线,不到乡村我们真的不能感受到乡村家庭的需求。就像在《一线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新书发布会上,普老师的同事何虎老师说:“乡村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和我们大部分老师不一样,他们面临的不只是成绩,更多的是辍学和心理辅导。”长期生活在乡村教师还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挑战自我,乡村的竞争没有城市大,如果没有自我控制力,很多教师都是直接躺平,很多政府层面的救助和师训,一到乡村,也往往失去了效力。而普老师以及和他一起抱团取暖的老师们,虽然难但却迎难而上,这种精神是一种生命的自觉,是一种生活的自律,这种精神打动着我,也鞭策着我的乡村行,我期待2023年的暑假,我能带上我的孩子,到普老师的83村去感受下这份美好。

最后,普老师说他不善言谈,换句话说就是,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必成经典。我喜欢他书中的几句金句,不管出自何处,从普老师书中而来都有另一番滋味,和大家分享。

为了教育事业,我们不仅要己立立人,还要己达达人。

秉持相信的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习是一种信仰,读书是最美的姿态。

在没有成功的时候一定和他人没有关系,更不可能影响他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影响力也要带给更多人(出自张文质老师在此书新书发布会上的总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