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把人生当儿戏——入户动员杂思
有的时候,对于“额外”的工作,虽然不太满意,但是我也会乐意去做,并且力求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具有意义。
因为我明白,很多无法改变的、必须接受的现实我们更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这样就能感受到做事带来的一些快乐。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做一件事的成败,很多的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值得倡导的是:我们必须转变“要我去做”为“我要去做”。这样就会产生一股积极主动的力量,推动我们努力前行。
就比如,这两天在准备的一件开学初教育大事——严峻的、头疼的控辍保学工作。我常常和年轻教师及班主任讲我们要以“常态和合理”的观念来理解这项工作。也就是,不管你乐不乐意,当一件事或者一个教育现象成为常态的时候,我们应该视其合理甚至于必然。而当我们以“必然”的视角去看待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就会必然地去做好这件事。
所以,纵使天很黑,我也必然地选择入户,去动员思想浮动的学生必然地于3月5日下午按时回校报到。当然,也就必然地有了这一幅最具有“纪念”意义的黑照片。
之所以有纪念意义是因为:
其一,这个寒假里,我们已经进行过三次这样的劝返活动,但我一直不想写这些方面的事,不想去总结什么所谓的得失。或许我们老师因为这些事而麻木,又或许我们都不想提及这些耗尽精力的“额外工作”。
但是,今晚的“总结”不得不写,这就使得这次劝返更具有纪念性。
其二,发现家庭教育反常现象——把人生当儿戏。
首先,我不得不“唾骂”家长的儿戏
好愚昧、好搞笑的家长,一句“孩子自己不去读”就把这个九年义务教育的家长责任推脱的一干二净。
好简单,也确实是“尚方宝剑”,我们一起来看“作为家长的我已经尽力了,是孩子不愿意去”,甚至于有的家长流露出“已经和我没关系”观点。
其实,这件事哪怕是孩子一点都听不进去道理、一天都不想去学校学习,最终的责任还是家长的。最起码,我们可以说你这个家长太不负责了,当然,情节严重还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来处理。
看着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无奈样,看着每一位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毫无尊严的囧相,看着每一位家长无限迁就孩子任性错举,看着……我真的不敢想象,若干年后这一家子人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的愚昧、他们的无知、他们的落后……谁来买单。
有时候我杞人忧天的想:未来的五年后,随着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乡村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如此先进的社会里,家长和孩子还在如此落后,还在如此不重视教育,他们的孩子的成长何以实现?
其次,我不得不批评孩子的儿戏
看着他们在社会“流浪”如此的狼狈样,听着他们厌学时如此搞笑的出发点,回望他们如此跟风的不正举措,聆听他们放弃学业的如此荒唐、随意的选择……我极度也几度崩溃了。
“老师,你去叫xx的时候她答应去学校报道吗?她去,我也去几天试试!”
亲爱的孩子,我想告诉你:第一,你的选择和她去不去没有关系;第二,去学校学习不是去“试试”。
如此之心态,不去就已经“输了”。
“如果我答应去学校,你(家长)得买个智能手机、你得买一辆小摩托我骑着去。”
亲爱的孩子,我想告诉你:第一,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就是被“偷用”手机荒废了;第二,未成年人骑机动车不可以,安全为大。
看看满街拉风的小摩托骑手们,看看满街的低头一族,看看动不动则以“离校”威胁家长和老师的未来的祖国栋梁。
我……
昨晚听一位班主任人跟我讲:他在群里按照要求通知学生上传健康码截图,有同学说“手机停机传不了,开玩笑地让老师帮他缴话费再说”,有的同学直接讨厌地回复“每天都上报行程,那么麻烦,干脆不去读书,省得罗嗦十多天”,或许有的学生已经有意把寒假作业故意扔了以此为借口不返校。
算了,不再继续描述,也不敢继续描述,在持久的乡村教育里,不知道何时起、也不知道何因,我及像我一样的乡村教育人走在了迷茫的从教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