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文质写作青年教师成长课堂教育行走

从推文的阅读量想起

2021-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七乡师者

在微信公众号里“发文章”叫“发表”,在简书平台、头条、百度等网站“发文章”就叫“发布”……对于文章的“加工”过程,我们常常就叫“创作”。

而因为自己的文章达不到文章的标准,无论在什么平台“发文章我统一简单地称为“推文”,所以在我这里“文章的加工”也不叫创作,我把它称之为“码字”,或者高雅一点叫“写作”。

说起写作,我还是不得不简单谈谈最给我启发或者说给我最大引领和鼓舞的朱永新教授的“吉祥三宝”,即教师成长的“三专模式”:

专业读书,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

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上攀升;

专业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上飞翔。

还有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写作、不停地反思和不停地实践。

在这样的高端理念指引下,从2019年12月我开启了常规的“码字”工作,共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七乡师者”和简书“七乡师者”推文近五百篇计五十万字。

说来羞愧,一直处于码字的“量”的阶段,难以走进“质”的飞跃。或许因为自己的“作品”没有质量,可读性不强,能带给读者有用的不多,所以,阅读量很低很低。

我曾多次反思这个问题,甚至于想到过放弃。其实,那时是自己懵了,也或许自己被一些不必要的思想所误导,又或许自己一时产生了不良的写作欲望——这种欲望象征着我有了推文的“利益性”。这是读书人、写作者的大忌,一个人读写目的性太强、甚至于为了某种利益而去读写,那么就会陷入读写的痛苦深渊。

不是所有的推文都能唤起人们的思考,不是所有的推文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也不是所有的推文都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在这消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认知,面对众多五花八门的观点,谁更胜一筹?当然不是我们这类小人物。

又或者,我更多地想根据推文不受关注的这一现象而说——人们的“审美观点”改变了!

比如,再好的教育理念指引,再美的榜样性文章,不见得点击率就高,甚至于遭到批驳,美其名曰“作秀”或者“我们用不上”;

比如,吴某某犯事了,不管和人们有没有关系,点击量马上破十万,同时呢?河南那么大的洪灾相关报到点击率又如何?

再比如,教育部换人了,撰文说原部长做了什么的文章阅读量不高,换上一个标题“……为中国教育吹大牛”,一下子又阅读量破十万。

我就纳闷,为什么人们就喜欢读对他或者他们反对的文章,甚至于批驳的文章。难道他们真的有问题吗?难道又只有现在才发现他们有问题吗?知道“不靠谱”为什么又让他们引领我们那么多年呢?

一天天的某某领导违反国家纪律,一下子吸引眼球,甚至于马上记住这些人的名字,那些“好人呢”,那些做了很多事的“榜样”呢?

人们常常不想去看,不想去学,不想过多地了解这些“伟人”的前因和后果。

既然现实的社会就是那么地现实,既然那么多正能量先行者的正能量也不会引起他人关注。我又何求呢?

写,主要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给自己寻找更好的工作方向,这就足也!

在此,我也为关注我的新老朋友衷心地说一声“谢谢你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