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楠的老铁们教育行走小尘老师和她的朋友们

AI助力教学,来自黎加厚教授的脚手架

2025-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尘老师

福建省第七届“明师之道”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4月8日-9日在福建南平举行。活动不仅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近两千名小学数学教师齐聚现场,更有众多教师场外持续关注,我是其中一员。

作为场外参与者,通过朋友们分享的一些资料,也能感受到会场的那份学习热情与真诚研讨的氛围,有了一些收获。

之前的阅读与实践,让我对黎加厚老师的分享特别关注。(我曾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啃读过黎加厚老师的《现代极简教育技术》,当时边学边用,感觉自己像个技术小达人。有这些极简技术的加持,处理很多事情变得高效。)

这次明师之道活动黎加厚老师做了题为《DeepSeek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变革》的讲座,根据朋友们分享的资料,我做了一份笔记:

一、核心要点

1.教育智能体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指以AI技术为核心的教育工具(如DeepSeek),具备个性化教学、实时反馈、学情分析、互动答疑等功能。

核心能力:自适应学习路径规划、数据驱动的学情诊断、智能作业批改、课堂互动增强(如虚拟助教)。

2.融入常态化教学的必要性

提升教学效率:减轻教师重复性工作(如作业批改),聚焦教学设计与学生辅导。

精准化教学:通过学情数据分析,实现分层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支持。

激发学生兴趣:利用互动性工具(如游戏化练习、虚拟实验)增强课堂参与度。

二、实施策略与建议

1.课程设计优化

分层任务设计:利用智能系统生成差异化练习题,适配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动态教学调整:根据课堂实时反馈数据(如答题正确率),灵活调整教学节奏。

2.教师角色转型

从讲授者到引导者:教师借助智能工具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组织探究式学习活动。

技术能力提升:需加强教师AI工具操作培训,确保技术与教学目标的深度融合。

3.技术支持与资源建设

硬件配套:确保课堂网络稳定,配备智能终端(如平板、互动白板)。

资源共享:建立校本化AI教学资源库,积累优质教案、习题与案例。

三、实践案例分享

智能作业系统:AI自动批改作业并生成错题报告,教师针对性讲解高频错误点,学生通过系统推送的同类题巩固练习。

虚拟助教互动:课堂中引入AI虚拟助教,通过动画演示抽象数学概念(如分数运算),学生实时提问并获取即时解答。

四、挑战与应对建议

1.挑战

教师对技术工具的接受度与使用能力参差不齐。

数据隐私与网络安全风险需严格管控。

智能工具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平衡问题。

2.解决建议

分阶段推进:从试点班级逐步推广,积累经验后再全面应用。

建立保障机制:制定数据使用规范,加强技术运维支持。

强化教研合作:组织跨校教师交流,共享AI融合教学的成功经验。

总之,教育智能体(如DeepSeek)的常态化应用,需以“技术赋能,以人为本”为核心,通过工具创新、教师转型、资源整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从“标准化”向“精准化”“趣味化”的升级。

黎老师的分享给了我不少启发,先记下三点:

一、教育智能体融入教学,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黎老师在分享中提到“把教育智能体融入常态化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教育智能体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通过智能学习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练习难度。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精准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技术赋能教学,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现代教育技术为数学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黎老师分享提到的DeepSeek等技术,让我看到了数学课堂的新面貌。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如在虚拟空间中观察几何图形的旋转、平移等变换,直观地理解数学规律。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远比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更具吸引力。

此外,借助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课堂互动和反馈。比如,智能批改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Aⅰ工具的赋能,让教师工作更高效更有价值感

DeepSeek等Aⅰ工具作为智能教育工具,为教师构建了高效教学的“脚手架”,深度赋能备课、作业设计与教学评价等环节。

在备课中,系统基于课程目标与学情数据,自动推荐适配的教案模板、多媒体资源(如动画微课)及分层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快速定位教学重点,减少重复性素材搜集时间。

针对作业设计,其AI引擎可一键生成差异化习题库,依据学生能力水平智能分配基础题、拓展题与挑战题,同时融入游戏化元素(如闯关练习),兼顾知识巩固与兴趣激发。

在教学评价方面,AI工具通过实时批改作业、生成可视化学情报告(如错题分布、知识点掌握热力图),使教师精准识别班级共性薄弱点与个体学习盲区,为个性化辅导提供数据支撑。

“智能脚手架”不仅将教师从机械劳动中解放,还可通过数据驱动与资源协同,推动教学从“经验主导”迈向“精准育人”。

黎老师在讲座中还给老师分享了不少的工具和学习资源。

我想,这个讲座只是一个引子,给老师们打开了一扇窗,指明了一个方向。这些方法与AI工具是一些不错的脚手架,但要真正对教师有帮助,只有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起来才有效果。就像这次明师之道活动聚焦常态课,解决真实问题,日常可用更接地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