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行走教育行走一起写吧

对孩子温和以待,才会有可变之时

2021-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先主山下梁波涛

文/涅阳三水

学习第四课,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是阅读课,不需要精讲的课文。

因为它美,所以我忍不住,用了两节课来读。

首先是进行领读,我读一句,孩子们跟一句。

很多年没有给孩子们整篇课文的领读了,今儿领读之时,感觉孩子们的跟读声音怎么都不对,怎么读都是从嗓子里吼出来的声音,而不是从心田里发出来的。

之前的领读,往往是领读了一两个自然段之后,孩子们已经知悉了朗读的方法,自己顺着往下自行朗读了。

可是今年的孩子,我领读了整篇课文之后,仍然感觉不到那种从胸腔里发出来的声音。声音听着的刺耳, 高亢,远不是朗读的那种悦耳的声音。

原因出在哪里呢?

~~

隔了一周,在阅读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演学,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发现,黑夜里翻耕的土壤,日后只有2%的野草种子会发芽,白天里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0%,是前者的40倍,何故?
98%的野草种子翻出后的树小时里,得不到光线的刺激,今后便难以发芽。

管建刚老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温暖的光线——表扬。

这样的话语告诉我,对于孩子们读书,同样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的惯性思维使然,总是看到孩子们的问题和不足,忘记了孩子们也有优点。

我们也都知道,每个人都习惯于听从别人对我们说出来的比较悦耳的话,孩子们更是如此。

~~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一夸学生,老师便能够轻易地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便会在开心的状态里里接纳老师。

如果学生真正的接纳了老师,学生内心的大门才会向老师洞开,老师才能够真正的用行为去影响他教育他。

这节课,读搭石,声音依然如故。

在刺耳的声音中,我说:“咱们这么多人读书,你的声音不需要老大,把声音沉下去,像平时说话一样就好了。”

温和的声音一落下去,果然,再度读出来的声音,就温和了许多,不再刺耳。

我继续说:“如果在句子结束的时候,你喘口气,再往下读,不紧不慢,读出来更好听。”

于是,声音就悦耳起来,不再刺耳。

~~

明天,应该是又一番新的开始,也是充满了新的期待。

期待性的话语,希望性的神态,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理想的。

不要批评,不要吼叫,不要讽刺与挖苦,只需要展开一个笑脸,用一段温和的声音,平和的语气,再多一点耐心与等待,就会有不一样收获。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特长,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老师的态度,老师的方式,老师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影响力,决定了孩子成长的可能性。

从读书这一件事情上,让我想了很多很多,虽然有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成绩,充满了焦虑,但是面对孩子的时候,依然不能把焦虑表现出来。

所以,唯有温和以待,孩子才会有可变之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