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L的好朋友~教育行走小尘老师和她的朋友们

如何打造高效公益团队?看行走公号的“选人秘籍”

2025-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尘老师

《如何打造高效公益团队?看行走公号的“选人秘籍”》

在公益领域,团队的力量是推动项目前行的关键。如何打造一个高效且富有凝聚力的公益团队,是许多组织和个人面临的难题。今天,就让我们以行走公号志愿者编辑团队的组建为例,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

事件描述:

今年行走公号志愿者编辑有三位小伙伴,因为要做其他更重要的事,离开了志愿者编辑队伍。今年线下活动之前任丽老师加入,所以还需两位。

这次我没有用发布招募的方式报名,而是准备直接挑选自己觉得比较合适的人选。这样上手快,对接容易,工作效率会高一点。

补充的两位志愿者编辑是要担任“挑战300天,醒走读写营”营员,表达力训练分享稿的审核。所以首个选择标准就是从营员中挑选。我把范围进一步缩小到7位学习小助手。

曹玲玲老师是我首先考虑的,近几天有所互动,从接收指令到完成任务的质量来看,表现很棒。我查看了一下她这20多天在群中的互动情况。志愿者工作扎扎实实地在做。我又到打卡区浏览了她这20多天的打卡内容,对文字的把控,对文章的组织都不错。读写能力很强。

于是我给她发出了邀约。当然也强调了这份工作是纯公益的。没有任何报酬。或者说工作本身就是报酬。

曹老师回复有点谦虚,但还是愉快地接受了。

另一位我想到的是杨老师。这20多天来她尽心尽力,想方设法为营员服务。她在群中为营员的点评我早就关注到,也在课程组不予余力地推荐表扬过。今天也特别到打卡区浏览了她近段时间的打卡内容。文字相对干净,语感不错。条件符合我的预期,我也诚恳地发出邀约。

杨老师拒绝了这次邀约,当然理由不是没时间,而是很谦虚,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浏览打卡时知道她参加的活动不少,相对忙碌,加上她拒绝的语气是坚定的,所以我没再争取。

通过查找,我发现黄瀛霞老师这次也加入了“挑战300天,醒走读写营”。黄老师是我的老队友了,她曾是我们的志愿者编辑之一。而且印象中她有提过,如果需要,她随时能归队。

我知道黄老师极其忙碌,但正如张老师所说,越重要的事越要交给忙碌的人,因为他们大多做事很高效。黄老师我是了解的,做事认真,交给她的事我都不用操心。如果她能抽出空是最好的。马上发出邀约。

而且很快得到美好的回应:“可以呀。”

就这样,行走公众号“醒走者”志愿者编辑新团队组建完毕,除了任丽、曹玲玲、黄瀛霞和我,还有几位坚守者:宋桂芳、焦艳丰、王冬琴、赵健汝。

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有更多优秀的营员被看见,会有更多精彩被传播。

秘籍拆解:

一、精准定位需求

今年行走公号在面临志愿者编辑人员空缺时,我并没有盲目发布招募信息,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定位了需求。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承担“挑战300天,醒走读写营”营员表达力训练分享稿审核工作的编辑。这就明确了候选人的基本要求:必须是营员,且具备良好的文字把控和文章组织能力。这种精准定位,使得后续的筛选工作更具针对性,避免了大量不符合要求的报名,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从熟悉群体中挑选

我将候选人范围锁定在7位学习小助手之中,这些小助手本身就与活动、与公号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对活动、对公号的风格、理念以及工作流程都有一定的了解。从熟悉群体中挑选,不仅能够减少新成员的适应时间,还能更好地保证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协作。就像曹玲玲老师,她在群中的互动表现以及打卡内容都充分展现了她的能力和责任心,这让我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判断她是否适合担任志愿者编辑。

三、注重能力和态度

在挑选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候选人的能力,更看重其态度。曹玲玲老师和黄瀛霞老师都有着出色的文字功底,但更重要的是她们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杨老师虽然能力也符合要求,但她谦虚地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加上打卡区表现出的忙碌状态,可能担心自己精力不足,这种自我认知和对团队负责的态度同样值得尊重。团队需要的不仅是能力强的人,更是那些愿意为团队付出、有责任感的人。即使杨老师最终拒绝了邀约,但她这种态度也体现了她对团队的尊重,避免了因自身原因而影响团队整体效率的情况发生。

四、老队员回归的力量

黄瀛霞老师作为曾经的志愿者编辑,她的回归为团队注入了强大的力量。老队员对团队的了解和认同感是新成员无法比拟的,他们的回归不仅能迅速填补人员空缺,还能带来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团队氛围。这种老队员回归的模式,对于公益团队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传承性。

五、团队的传承与坚守

行走公号的志愿者编辑团队中,除了新加入的成员,还有宋桂芳、焦艳丰、王冬琴、赵健汝等坚守者。这些坚守者是团队的基石,他们的存在保证了团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一个公益团队中,新老成员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新成员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意,老成员则凭借他们的经验和稳定性,确保团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稳步前行。

六、公益团队的真正价值

在组建志愿者编辑团队时,我明确强调了这份工作是纯公益的,没有任何报酬。但令人欣慰的是,依然有许多像曹玲玲、黄瀛霞这样的热心人愿意加入。这让我看到了公益团队真正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奉献和追求。对于那些真正热爱公益、愿意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人来说,能够参与到有意义的公益项目中,本身就是一种回报。这种价值观的传递,能够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通过行走公号志愿者编辑团队的组建过程,我们看到了打造高效公益团队的关键要素:精准定位需求、从熟悉群体中挑选、注重能力和态度、重视老队员回归的力量、保持团队的传承与坚守以及明确公益团队的真正价值。这些经验不仅适用于公益团队,同样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团队建设提供借鉴。希望每一个有志于公益事业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在公益的道路上,共同携手,创造更多的精彩与价值。

(以上文字是我以昨天的记录为素材,再思考,再深化,写下的文字。也是践行张文质老师提到的深挖策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