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名师工作室有名无实
不要让名师工作室有名无实
名师工作室作为新生事物,在实际运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伟认为,有关“名师”的问题仍是名师工作室的最大阻力,有些名师已经远离教学一线,有的挂牌收徒,但是很少组织教研活动,工作室形同虚设,也有的名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呈现鲜明的个性,却无法形成辐射力。
行政部门设立名师工作室的目的是让名师效应发挥更大,让名师帮助更多的教师成长,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成长。名师,大多数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在学科赛课中,课上的最好的;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着突出或者特殊的贡献的老师;在教育教学研究中,能够积极钻研,并且取得令人羡慕成绩的老师。这些名师,曾今有过令人羡慕的荣誉,有着骄人的业绩。名师效应,很多人愿意向名师取经。名师工作室随之产生。很多名作工作室,隆重的举行着开班仪式,同时,也随着开班,名师做工作室也就停止工作。
名师工作室对学员不能够精准培养。很多名师工作室,没有明确的定位。这种模糊的定位,让名师工作室成员发展缺少动力。没有明确的培养标准,只是有培养的人员,却不能够对于每一位成员做到精细化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笼统,让工作室的成员不清楚具体的努力方向,不清楚目标实现的时间和目标实现的标准。很多名师工作室成员不能够专业上有所提升,很多时间却耗费在工作室。不能够让学员成长的工作室是不合格。
名师工作室重计划轻行动。每一学年,名师工作室都会聚在一起,制定一年的工作计划。而这些计划,都会贴在工作室的墙壁上或者夹在老师的笔记本中。名师很忙,忙的没有时间去执行计划。名师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有很多的报告会要参加,有很多社会性事务要处理。名师根本没有时间去落实名师工作室的计划。老师们更是忙的没有时间,除了备课、上课,还有很多私人的事情。无论是名师,还是老师,都是感到很忙,没有时间去执行计划。大家都在忙的借口中,蹉跎了一年。很多人清楚,参加工作室,只不过是为了攀附名师,作为一种人脉资源。从来没有发在内心的希望从工作室中获得成长。这样,工作室只是一种攀附的关系,不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也在另一个层面说明是名存实亡。
名师工作室只是一种行政任务。大多数名师工作室是有行政部门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建立。这个时候,无论是名师本人,还是教师都是有一种强迫的感觉。这样强制凑在一起的工作室,心在曹营心在汉。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相互配合完成一场演出而已。这样的工作室,大多数时候,开始能够按照行政的要求完成标准的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慢慢的淡化,直到工作室名存实亡。这样的工作室,没有人想从其中提升自己,只是为了完成一种任务。恰好相反,一些自发性组成的工作室,因为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自觉的克服各种困难跟着名师学习。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形式,能够很快的借助名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而要让名师工作室发挥作用,名师的引领作用必须发挥,学员的积极学习态度是必须有的。只有两者形成合力,工作室才能够起到正能量的作用,促进二者成长。